【BBC 報導台灣乖乖文化】乖乖太空傳奇篇:台灣自製衛星「福衛五號」發射時的神器

日前,《BBC》大幅報導台灣的都市傳說:綠色乖乖。傳說,只要在電腦或機房擺放一包綠色乖乖,就能讓機器設備「乖乖聽話」。但其實你知道台灣的這項乖乖文化,其實在「太空」中也適用嗎?

還是先簡單介紹綠色乖乖文化:

很久很久以前,一名正在寫論文的研究生,因為電腦一直當機而感到相當困擾,他希望電腦能乖乖聽話,又覺得餅乾「乖乖」的名字很符合他的需求,綠色又能代表機器順利運轉時的燈號,便將綠色包裝的奶油椰子口味乖乖放在電腦上,沒想到電腦接下來真的乖乖聽話、沒再當機,讓他得以及時繳交論文,這樣一傳十、十傳百,「乖乖」傳說便誕生了……此後,成為了工程師們之間的默契。

乖乖太空傳奇篇:福衛五號發射時的神器

台灣人有多相信乖乖傳說?

2017 年,當台灣第一顆國人自製衛星「福衛五號」準備發射時,太空中心還找來乖乖公司合作,推出限量紀念版乖乖(下圖),還特別選了花生口味,祈求福衛五號「好事花生、一路順暢」,得以前往美國、發射成功。

這包限量版乖乖,包裝上以福衛五號和地球為底,並且印有「祝福衛五號乖乖運行通暢、衛星永遠乖乖」、「守護台灣、觀照世界,看見台灣,夢想升空」等文字。

那麼,福衛五號這些年下來真的有「乖乖」嗎?答案是:有的。去(2020)年 8 月,國家太空中心還精選了 12 張福衛五號拍攝的台灣影像,製成了 2021 年桌曆,還釋出了電子版提供民眾下載。

此外,先前蘇伊士運河「大牌長榮」的情形,福五也拍下 3 張衛星圖片,可以讓台灣民眾們清晰看到運河影像、擱淺的長賜號,以及等待中的一艘艘船舶,可說福五仍然「乖乖」地完成任務中。

福衛五號拍下在蘇伊士灣等待的一艘艘船舶

來源:國家太空中心

乖乖文化登上 BBC,是台灣人迷信嗎?中研院也在用!

此次台灣特殊的「乖乖文化」登上 BBC 被大幅報導,中央研究院民族院所研究員丁仁傑,從社會心理學角度在 BBC 報導裡裡分析:「乖乖含混著曖昧的力量」

「有些人可能相信,有些人不信。但我們都相信一件事,在事情可信和不可信之間有許多的含糊曖昧地帶,也就是為什麼一直有人相信擺乖乖,會讓機器乖乖。」

丁仁傑也在接受 BBC 採訪時指出,中研院的技術人員自 2002 年以來就一直有著擺放綠色乖乖的習慣,甚至為了防止被老鼠咬,還會將乖乖放在盒子中保護起來。

儘管擺乖乖似乎不合邏輯,「但每個人都想試試看。因為其他人都在執行這個儀式時,如果不擺一下,難免會心生憂慮,擔心機器可能會因此真的當掉。」

除了綠色乖乖,衛生棉「靠得住」也是新寵

除了綠色乖乖之外,綠色的「靠得住」衛生棉,也是許多工程師會使用的「機台神器」之一。

與乖乖相同,使用「靠得住」神器時也要挑選綠色的包裝,有人認為,此項神器就是取其名字「靠得住」,或者帶有「再大流量都能吸收」的意思。

也有一派說法指出,在電源箱放衛生棉是一種「低成本防潮濕」的概念,也有人認為,在一些老鼠絕對不能出現的地方,就會選擇靠得住,而非食物「乖乖」。

(首圖來源:截圖自 BBC)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