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合作夥伴 鉅亨網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華為將斥資10億美元研發電動車 稱自駕技術已優於特斯拉 〉。)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電動車的競爭市場逐漸沸騰,特斯拉、蔚來汽車、小鵬汽車、多家傳統車廠,甚至蘋果與小米都正瞄準中國這個全球最大、成長最快的電動車市場。中國資通訊技術大廠華為也正斥資鉅額在電動車、自駕技術研發,以持續在美國禁令的陰影下求生,對外也展現了堅決發展的決心,其發展現況又是如何呢?(責任編輯:徐宇儂)
華為周一(12 日)表示,將投資 10 億美元研發自動駕駛和電動車技術,以與特斯拉、小米在全球最大電動車領域一較高下,並認為其自駕技術已優於特斯拉。
華為信誓旦旦,今年預計在智慧車用研發投入逾 10 億美元
華為副董事長徐直軍表示,華為的自駕技術已經在某些領域超越特斯拉,例如能讓汽車在沒有人工干預的情況下行駛超過 1000 公里。
華為其中一位輪值董事長表示,該公司將首先與北汽集團(BAIC)、長安汽車和廣汽集團三家車商合作,生產以華為為子品牌的自駕車。
徐直軍表示,智慧汽車業務部門是華為最積極投資的領域之一,預計今年將在汽車研發投資超過 10 億美元。
華為仍受美國禁令影響,徐直軍:專注於中國汽車市場,就是一筆大生意
徐直軍說,中國每年增加 3000 萬輛汽車,且持續成長當中,即便僅以中國市場為主,不拓展海外市場,每輛汽車若平均能賺到人民幣 1 萬元,對於華為而言已經是很大一筆生意。
受到美國禁令影響,華為正在極力擺脫手機、晶片製造、5G 領域的阻礙,拜登上任後更考慮加強半導體、關鍵技術的競爭,並發展其他新興領域,諸如智慧農業、醫療保健與電動車等。
不打算單打獨鬥,華為正透過與品牌車廠合作尋求布局
研調 Canalys 預估,由於消費者喜歡綠能汽車且購買成本下降,今年中國的電動車銷量有望成長超過 50%。
目前已有車廠採用華為車用技術,例如搭載華為資訊娛樂系統的賓士轎車,華為也正與北汽藍穀新能源等中國企業合作開發智慧汽車系統。華為表示,預計與中國電動車廠合作開發的首款 Arcfox α SHBT 將於 4 月的上海汽車展中亮相。
特斯拉、蔚來汽車(NIO-US)、小鵬汽車(XPEG-US)、多家傳統車廠,甚至是蘋果與小米等都正爭奪中國這個全球最大、成長最快的電動車市場。
(本文經合作夥伴 鉅亨網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華為將斥資10億美元研發電動車 稱自駕技術已優於特斯拉 〉。)
看更多電動車/自駕車好文
• 特斯拉捨棄雷達,採用「視覺感測 FSD」挑戰 Level 5 全自動駕駛
• 想讓電動車普及,「正極材料」是提升鋰電池能量密度的關鍵!
• 電動車充電速度有望提升?科學家開發新型電晶體,能在高電壓下保持轉換效率
• 協助特斯拉登上全球電動車寶座,這位不離不棄的台廠夥伴是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