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一位好的領導主管,需綜合許多內在、外在的工作能力如:適時體察下屬狀態、以身作則建立上班制度、培養穩健團隊文化,以及評估自身晉升條件等。一位可靠、受歡迎的主管,除了需具備一定的專業能力、做事嚴謹度及個人領導魅力,主管能否給予下屬「值得信任」是關鍵。
富比士雜誌從其商業委員會《Forbes Business Council》,邀請商會中的 14 位委員分享在觀察主管、企業家們的工作模式後提出的修正建議,希望未來管理階級帶領下屬做出決策時,能避免受到不必要的質疑,進而影響自身信譽。
1. 言行不經思考,過於武斷
首先,說話、做事前未經思考是影響主管個人信譽最常見的情況之一。
許多管理階層負責到複雜及重要的工作任務時,更需要磨練對時間、心理壓力的考驗。最重要的是收到問題、做出回應前須先預留思考時間,冷靜、仔細評估決策的風險,以確保能給出最明智的應對措施。
2. 說謊
一個人的誠信來自於他平日所作所為的累積,作為主管更該以誠實的態度去面對工作及下屬。你可以犯錯,但記得勇於承認,道歉的力量會使你在未來獲得更多青睞。
3. 防禦心太高
防禦心太高、總是不苟言笑的主管會給人一種冰冷、難以溝通的感覺,如果你想成為「帶人又帶心」的主管,試著在溝通的過程中適當鼓勵、肯定對方,避免下屬因為害怕而失去對主管的信任。
4. 忽略對方說話時的背後含意
上司與下屬關係畢竟不是對等,因此客氣、委婉仍然是下屬主要的講話方式。然而這也造就主管犯下另一項容易出現的錯誤,就是忽略對方說話時的背後含意。
有時下屬表達的並非個人想法或觀點,懂得聆聽的主管就會去理解下屬的言外之意。
5. 言行不一致
除了言行未經思考,更嚴重的問題是言行不一。
例如,當主管表示他最重視事情的公開透明,但卻寬以律己,經常回報不確實。那他們無疑是拿石頭砸自己的腳,給人的感覺像是:「雖然我是這樣規定,但我自己不需要遵守。」
其他人都會將這些所作所為看在眼裡,就算沒有明確表達,久而久之也會慢慢失去對主管的信任。
6. 做事不夠公平或透明
保持做事一致性和透明度是成功領導者的兩大原則,這可以幫助主管在團隊中建立彼此信任。
7. 過度關注個人而非團隊
在團隊裡,主管應該盡量避免用「我」、「我的」或是「個人」這樣的字眼,把重點放在團隊本身進行換位思考,建立與團隊成員間的信任後再運用影響力來領導團隊合作、互助,絕對會比從頭到尾倚靠階級權威做事來得更能走得長遠。
8. 不給予犯錯的機會
成功的管理者和企業家不會害怕犯錯,錯誤是職場上無可避免的狀況。
每個員工及下屬,都應該要有勇敢嘗試及犯錯的機會,當問題發生時,比起不斷追究責任與責難下屬,在團隊領導上,更重要的反而是如何快速解決問題。如果一個企業文化不允許犯錯,那只會導致人們開始掩蓋問題,成為阻礙未來發展的絆腳石。
9. 浪費對方時間
Virgin Group 創辦人 Richard Branson 曾言:「Say what you mean, mean what you say and preferably in as few words possible.(你要用最少的話表達最完整、清楚的意思。)」
這在過度追求禮節的台灣職場文化中可能成為一項影響企業發展的阻礙,比起迂迴、令人摸不著頭緒的冗長鋪陳,有的時候主管更該言簡意賅,避免佔用對方太多不必要的時間。
10. 只想發號施令,卻不願換位思考
只會下達工作指令卻不懂得團隊合作的主管絕對無法贏得下屬們的信賴,真正能夠留住人才的企業家,往往願意設身處地,實際瞭解員工的需求和動機,並同時給予機會、空間讓他們挑戰。
11. 過度討好客戶
當管理階級一昧地的替客戶著想,因而開出過於組織、團隊期待的條件時,通常容易忽略對服務品質和企業目標的要求,最後導致最終結果、質感不盡人意。
主管在與客戶承諾、簽約的同時,也必須考量到現實因素與限制,在兩者間取得平衡。
12. 經營個人品牌社群
如果你擁有自己的社群媒體帳號,記得好好經營,一旦成為主管或企業家,你就要時時意識到個人品牌形象的建立。
13. 為短視近利而欺騙他人
千萬不要為了貪圖小便宜,而做出可能損害自己信譽或公司聲譽的決策。這又回歸到了做事必須保持透明與言行一致的重要性,很多時候即便你以為自己隱藏得很好,也難保某天會不會露出馬腳,損人不利己。
14. 拒絕宣傳或曝光的機會
對於某些想保持低調的主管或企業家來說是種挑戰,但如果你從來不在公開場合及會議中發言,也拒絕在媒體上曝光,你該如何建立自己值得信賴的形象?如果你想看到信譽如何發揮作用,那麼直接把品牌推到大眾眼前是最好的方式。
最後,如果主管能展現出自己負責任的態度,並且願意為了團隊的最大利益來付出、努力,那麼他所帶領的部門組織必定能不斷進步、蓬勃發展。
參考資料:《Forbes》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Unsplash,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