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雅圖曾因依賴波音而陷入困境,矽谷是否也會面臨相同困局?

silicon valley

矽谷是全球科技重鎮,然而近期許多科技公司搬離矽谷,當中包含甲骨文、特斯拉等科技巨頭,因此許多人討論,矽谷是否正走向衰亡之路?

其實,西雅圖也有過類似的狀況。《MIT Technology Review》以西雅圖為案例,並分析矽谷的發展歷史,探討矽谷是否會走向衰退。

西雅圖曾因波音衰退,也因微軟再次繁榮

西雅圖是波音總部的所在地,因此西雅圖的興起跟波音大有關係。然而在 20 世紀 70 年代,波音深陷泥淖,西雅圖因此衰退。然而西雅圖並未走上底特律(因汽車產業衰退而沒落)的後塵,因為在 20 世紀末,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與保羅艾倫(Paul Allen)將微軟總部搬回自己的家鄉 – 西雅圖,讓西雅圖再次繁榮。

綜觀西雅圖的經濟發展歷史,除了創新文化與地理優勢外,「意外」也是塑造經濟命運的關鍵因素,例如微軟創辦人將總部移到自己的家鄉。若比爾蓋茲的家鄉不在西雅圖,可能微軟總部就不會在那,西雅圖也不會再次繁榮。

矽谷靠半導體崛起,帶動新創與創投發展

要探討矽谷是否會衰退,可以先了解,是什麼造就矽谷的繁榮。1950 年代,半導體之父肖克利(William Bradford Shockley)在舊金山灣區創辦肖克利實驗室,而後 8 位員工離職,創辦仙童半導體公司,接著 Robert Noyce 與 Gordon Moore 從仙童半導體公司離職,在 1968 年創辦英特爾。在整個發展過程中,不僅帶動半導體產業,也帶動創投的發展,吸引更多科技新創投身矽谷。

「創新」也逐漸成了矽谷的信仰。不僅是半導體,像滑鼠、筆電等產品的概念也是從矽谷萌芽。由於矽谷的創投發達,能有效率地為新創提供資金,因此矽谷對創新想法更開放,也能注入更多資源。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表示,「每當有一個想法,矽谷便敞開懷抱。好想法必須等,而且不是每天都有。」

現在矽谷是全球新創重鎮。2019 年,舊金山灣區的風險投資總金額超過 500 億美元,遠超過美國其他地區的總額。

矽谷困境:摩爾定律逐漸失效、美國反移民聲浪上揚

然而自 2010 年代起,矽谷主要信條「摩爾定律」逐漸失效;此外,惠普、甲骨文、特斯拉皆從矽谷遷往德州,引發外界揣測:矽谷是否已經失去吸引力?

但這種懷疑以前也有過。2006 年,產業界也覺得矽谷的創新動能逐漸降低;但賈伯斯在 2007 年推出 iPhone 之後,矽谷再次主導全球科技創新。

但除了半導體發展瓶頸,矽谷也面臨其他的挑戰。矽谷吸引全球人才加入,不僅帶來技術,也碰撞出不同文化間的創新火花。然而現在美國反移民聲浪上揚,外國技術人才卻步,矽谷發展受到阻礙。

另外,下一個重大技術轉移尚不明確。在軟體服務上面,2010 年代初期由社群媒體平台推動創新,此後轉由機器學習推動,但「下一個大事件」是什麼,以及什麼時候會來,目前產業界沒有共識。這個大事件,有可能是量子電腦,也可能是 Apple Car;但也有可能根本不會發生,讓創新陷入長期的枯竭狀態。

西雅圖曾過度依賴波音而陷入困境,若創新枯竭,依賴新創的矽谷可能也會面臨相似困境。但說矽谷走向消亡仍言之過早,畢竟矽谷新創與創投產業仍蓬勃發展,它仍是全球的科技重鎮,只不過從西雅圖、底特律的案例可看到,依賴單一產業或企業,可能是發展的風險。

參考資料

MIT Technology Review》、《一本書看懂晶片產業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Wikimedia Commons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轉戰新創後,她發現矽谷企業不為人知的徵才陋習
【軟體創業】這位霸氣正妹不走矽谷「膨風」路線,靠務實作風打造物流新帝國 Shippo!
【朝九晚五已死!】上班模式「徹底改變」,矽谷工程師未來將面臨更多競爭者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