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晶片缺貨,現在全球也面臨載板缺貨的問題,AMD 是受傷最重的受害者。AMD 原先要趕超英特爾,卻被載板缺貨扯後腿,執行長蘇姿丰(Lisa Su)還因此大怒。
此外,台積電也計畫自建載板產線。載板是什麼?它如何牽動科技廠競合?
載板缺貨原因:淨利率低,廠商不願擴廠
載板是搭載晶圓的平台。晶圓製造後,會先封裝在載板上,接著再組裝到 PCB(印刷電路板);元件在 PCB 上組裝完成後,就能夠安裝在電子產品中。若載板缺貨,後續的電子產品也做不出來。
相較於晶圓,科技廠對載板的關注度低很多,原因之一是載板的淨利率很低。在台灣,欣興、南電、景碩有「載板三雄」之稱,是生產載板的關鍵廠商。然而以欣興為例,在 2015 年,它的稅後淨利率僅有 0.05%。淨利率低的原因,在於英特爾、NVIDIA 等處理器廠多透過封測廠向載板廠採購,大砍價格,壓縮獲利。
而低淨利率是現在載板缺貨的重要因素。因為淨利率低,載板廠不願擴充產能。AI、5G 對載板需求增加,加上疫情帶動筆電銷量,連帶推升載板需求。產能趕不上需求,造就載板的缺貨處境。
另外,隨著載板面積的提升,維持良率的難度也大幅增加。以一般 6 x 6 公分的載板為例,良率大約只有 30% 到 50%。類似英特爾要用的載板,精密程度幾乎是初階半導體製程的等級,若要生產,蓋廠成本要百億起跳,但一般載板廠的年營收大約幾十億,不願意投資蓋新廠,連帶影響產能。
因為缺貨,目前處理器大廠跳過封測廠,直接對載板廠採購,保住產能,也給載板廠議價權,讓淨利率上升。2020 年,欣興的稅後淨利達 6.05%,遠高於 2015 年的 0.05%。
載板是英特爾對抗 AMD 追擊的關鍵
AMD 從 2018 年起與台積電合作,透過 7 奈米先進製程技術進逼英特爾。然而從 2020 下半年起,載板就因為疫情推升筆電需求而缺貨,AMD 的動能因此放緩。
至於英特爾,為了避免 PC 與伺服器市佔流失到 AMD,早已布局載板產能,因此相較於 AMD,英特爾受缺貨的影響較低,也讓部分筆電廠將 CPU 訂單從 AMD 轉向英特爾,讓 AMD 的市佔率短期下滑。
欣興是英特爾的合作載板廠。欣興在今年 2 月 24 日的線上法說會表示,從 2018 下半年開始,一些客戶就已經在確保產能。如今,載板成為英特爾對抗 AMD,拉開兩者差距的關鍵。
台積電將投入載板生產,有望提升技術與良率
隨著需求與技術要求的提升,台積電也打算自建載板生產線。台積電需要的載板,尺寸達 10 x 10 公分,共 26 層(一般載板為 18 層),需要半導體製程的技術,難度極高。
有封測廠指出,台積電自建載板產線,主要在於載板廠難以滿足技術要求,與缺貨的關係不大。若載板良率跟不上,就算有先進奈米製程技術也沒有意義。
隨著載板技術要求提升,近年載板廠與晶圓代工廠間的關係愈來愈緊密,在上下游串連合作下,將提升台灣半導體供應鏈的競爭力。台積電投入,將拉升載板的技術水準,讓先進奈米製程有用武之地。
參考資料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Pixabay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為何美國失去半導體競爭優勢?原因出在 1990 年代的政策
【工業用水大戶注意!】「耗水費」最快明年開徵,已經夠缺水的半導體、光電廠怎麼辦?
【來追我呀~】中美想扶植半導體追台積電、三星?調研:5 年至少要砸 1500 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