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新任執行長:亞洲生產太多晶片,全世界不樂見這情況

英特爾新任執行長:亞洲生產太多晶片
英特爾(Intel)新任 CEO Pat Gelsinger。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英特爾新任執行長:亞洲生產太多晶片〉。)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英特爾近日動作頻頻,不只拍廣告大酸蘋果產品,更在日前宣布 IDM 2.0 戰略計畫,不只要蓋更多晶圓廠,更要成立「代工服務部」被視為是對槓台積電、三星。

英特爾新任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日前更發表了他對於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見解,直說「有太多晶片來自亞洲」,因此「英特爾介入了」,不過——英特爾的介入真能撼動半導體供應鏈?或說,英特爾真有辦法對台積電等對手造成威脅?(責任編輯:藍立晴)

美國晶片業龍頭英特爾(Intel)新任執行長季辛格(Pat Gelsinger)接受英國廣播公司(BBC)訪問時表示,有太多晶片是在亞洲生產,這種狀況並不令人樂見。

英特爾將投資 200 億美元(約新台幣 5700 億元)在亞利桑那州興建 2 座新工廠,作為提高在美歐生產計畫的一環,被解讀是直接挑戰台灣的台積電與南韓三星。季辛格表示:「最重要科技有 80% 供給量來自亞洲,對全世界而言不是一種令人樂見的情況。

延伸閱讀:【直接和台積電對幹】英特爾在亞利桑那州蓋 2 新晶圓廠,成立「代工服務部」搶蘋果

英特爾新執行長: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需更加平衡

他表示,智慧型手機、遠程醫療、遠程教育,所有自動化車輛,人類的每一層面都變得越來越數位化。而當事物變得數位化,就需要半導體。這是人類未來的核心,這個世界需要更加平衡的供給鏈,因此「我們介入了」。

季辛格也表示,英特爾計劃在歐洲興建工廠,但沒有透露具體在哪個國家。

BBC 表示,雖然英特爾興建新工廠已經來不及挽救目前的晶片短缺問題,但可以避免西方再度爆發類似危機。

延伸閱讀:歐洲有三大半導體業者,為何還會碰上車用晶片荒?

英特爾落後超微、蘋果處劣勢

不過,英特爾近幾年多次無法達成生產目標,使得英特爾桌上處理器使用的電晶體技術,落後於對手超微公司(AMD)和蘋果(Apple),處於競爭劣勢。季辛格想要重振旗鼓,得先證明英特爾已經解決這方面的問題。

60 歲的季辛格曾在英特爾工作 30 年,不過因為前任執行長的業績不振,上個月才重新被請回英特爾。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英特爾新任執行長:亞洲生產太多晶片〉,首圖來源:Intel。)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