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市場快速成長,多國政府訂下停止販售燃油車的目標。然而,電池與動力系統成本高昂,讓電動車價格高於平價燃油車,是推動電動車普及化的阻力。因此產業界積極降低電池成本,期望推升電動車的市占率。
電池材料新創 Group14 Technologies 的創辦人暨執行長 Rick Luebbe 指出,要讓電動車在價格上能與燃油車競爭,電池領域有 2 個挑戰必須突破。
1. 提高電池能量密度
目前電池占電動車總成本約 1/3,是最昂貴的組件,而且電動車動力系統的成本比燃油車內燃機成本高 30%。因此,全球正在進行大規模的研究,期望在不增加成本的情況下提升能量,讓電動車動力成本與燃油車同等。
而提升電池的能量密度,是在不增加材料量、重量的情況下提升能量的方式,有助於降低電池系統的成本。
2. 找到石墨的替代品
目前石墨是鋰電池正電極的材料。為了提升能量密度,業界正在研究用「矽」取代石墨的技術。使用矽作為電極,能讓電池能量密度增加 20pc,也能實現快充,保持充電循環的穩定性。
但更重要的是,新材料必須能夠融入現有的生產線,用最簡單的方式將石墨替換掉,以避免過高的轉換成本。
技術突破後,必須有能力量產
技術突破之後,量產是下一個挑戰。
雖然在過去幾年,科學界一直有電池材料上的突破,然而許多卻沒有走出實驗室,真正進入商用量產的階段。但唯有量產,才能將技術化為現實,提升電動車的價格競爭力。
若要量產,電池不僅要有足夠的性能,生產過程中還必須兼顧安全與良率。Luebbe 認為,產業界與國家實驗室的夥伴關係將在今年佔主導地位,推動電池技術的規模化。
參考資料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flickr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手機的都市傳說:充電過夜會讓電池短命,是真的嗎?
特斯拉電池組成本比同業低 24%,但通用汽車會在未來 10 年追上
安裝一堆鋰電池就能儲能嗎?帶你解析儲能系統的 7 層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