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達開發了智慧化豬隻養殖方案,協助業者以嶄新的科技高度重返全球市場。(首圖來源:Shutterstock)

2020 年 6 月台豬重獲新生,歷經 23 年來口蹄疫的防疫努力,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 解除了台豬禁止出口的限令,台灣養豬產業的外銷曙光再現。

事實上在 1997 年口蹄疫爆發前,台灣每年豬肉外銷總值高達新台幣 460 億元,靠著強大的養殖與先進冷鏈與冷藏技術,成為豬肉外銷大國,不過這 20 幾年來,台灣豬肉被迫只能內銷,由於內需市場有限,養殖規模與投資未能擴大,相較之下,歐、美、中等國業者則急起直追,對此台達機電事業群全球應用技術中心經理顏良益認為,台灣業者如果有意重返全球市場,智慧化養殖系統的導入勢在必行

養殖專業不輸人,智慧轉型將是成敗關鍵

顏良益進一步指出,豬肉是人類最主要的食用肉品之一,過去幾年雖然受到非洲豬瘟的影響,全球產量明顯下滑,年總消費量卻仍然維持在一億公噸以上。就算不看全球,光是台灣內需市場的產值也非常驚人,台灣人每年每人的食用量為 36 公斤,如果乘上人口數,一年就有 90 萬噸的豬肉需求,市場總額超過新台幣 630 億元。

「光從養殖專業來看,台灣技術並不輸國外,可惜的是台灣業者大多還停留在人工養殖階段,導入自動化系統的比例並不高,面對自動化已然普及,這幾年正往智慧化方向走的中國、歐美業者,台灣如果不加快轉型腳步,競爭力將會逐漸削弱。」

從人工到智慧化,業者應掌握養豬進化 4 階段

依勞動力、IT 系統的應用,顏良益將禽畜養殖作法分為四大階段:

階段 1. 純人工:此階段是純粹依靠養殖者的勞力與經驗,不僅豬隻品質無法一致,而且產能小,無法持續擴增。

階段 2. 機械化:機械化是使用機械設備加工飼料、餵食豬隻、清理糞污、控制環境,藉此降低人力成本、提升產能,業者可以此達到規模化生產目標。

階段 3. 資訊化:資訊化是機械化系統的進一步延伸,透過感測器與管理軟體,結合物聯網技術紀錄畜養過程的所有數據,協助業者強化管理效益。

階段4. 智慧化:智慧化是養殖系統的終極目標,這類系統整合了物聯網、大數據、AI、雲端運算平台等先進技術,在飼養方面,可以全程監控配種、分娩、育肥…等所有環節,落實精準飼養願景。在財務方面,則可管控訂單、績效、人力配置及設備週期管理…等功能,讓畜養的成本與效益最佳化。

台達 4 大解決方案,打造高效智慧養殖場

台達長年深耕電力電子與工業自動化核心技術,在產線流程管理、環境控制、設備監控等環節已有豐富經驗,在豬隻養殖更與此一領域的專家合作,打造出智慧養殖解決方案,目前已有多起大型豬隻養殖場的成功案例。

「台達的智慧豬隻養殖方案,涵蓋了環境控制、環控集中報警、豬場自動餵料、物聯網監控平台這四大系統。」顏良益說明。

台達的智慧豬隻養殖方案包含四大系統:環境控制、環控集中警報、豬場自動餵料、物聯網監控平台。(圖片來源:台達)

  • 環境控制系統

環境控制系統,即以感測網路控制豬舍內的溫度、溼度、有害氣體濃度、光照度等環境,其作法是在豬舍內建置各種感測器,即時偵測環境變化,一旦達設定數值,系統會自動開啟相關設備。如豬舍溫度過高,風機、水簾、噴淋等設備就會啟動,溫度過低時,則會開啟熱風機、紅外線燈、鍋爐供暖系統。

另外豬舍內的通風換氣與氣壓也是相同作法,「養殖業者可以藉此營造舒適、健康的養殖環境,提升豬隻的存活率與肉品品質。」

  • 環控集中報警系統

環控集中報警系統則是與環境控制系統結合,透過 Modbus/TCP 網路通訊協定串接建於各豬舍的台達的高性能泛用型 AS 系列控制器,可即時呈現及管理豬隻養殖整場環境數據和警報訊息。管理人員可在遠端掌握各豬舍的環境與控制器等設備運作狀態,快速處理突發狀況,藉此強化管理效率、降低生產損失。此外,還可提高巡檢效率、減少人力成本,也因入場人員數量減少而得以降低生物安全風險。

  • 自動餵料系統

在豬場的日常營運中,餵料是最繁重的工作,隨著養殖場規模的擴大,此工作所耗費的人力與時間也會同步增加,顏良益提醒業者,「如果餵食有誤,輕則浪費飼料,重則影響豬群存亡,因此必須特別注意。」

台達的豬場自動餵料系統同樣整合了感測器與控制器,前者可偵測飼料槽內的飼料多寡,後者則用於驅動一級蛟龍料線、二級塞盤料線,再根據餵料時間表預約輸出訊號,定時定量餵食豬隻。

  • 物聯網監控平台

整合感測、通訊、自動化、雲端平台等技術,完整擷取豬舍內的各種數據並將之透明化,達到即時控制、精準管理、科學決策目標。這套豬場物聯網監控系統由台達的 DIAView 圖控系統、DX 雲端路由器、DIACloud 二次開發平台與環境控制系統組成,客戶可利用網路、手機 App 從遠端監控豬場的環境、報警、歷史資訊。此系統可支援 100 間豬舍,以每舍 200 隻飼養量計算,管理數量高達 2 萬隻,業者可輕鬆擴大養殖規模,兼顧豬隻的質與量。

養殖物聯網平台讓客戶可以從 Web 端遠程管理整場項目環控資訊、報警資訊、歷史數據,幫助客戶建立生產數據積累,利於後續分析提取有效價值。(圖片來源:台達)

客戶亦可從手機 App 存取物聯網平台,無論身在何處皆可即時掌握整場資訊及接收警報,提升管理效率並降低可能的生產損失。(圖片來源:台達)

導入智慧化養殖,台豬迎向國際級的品牌身段

上述的智慧養殖解決方案,已被成功應用在中國大陸多處豬隻養殖場,其中京鵬寰宇畜牧,就藉此打造智慧且高效的現代化豬場。

顏良益指出,透過智慧化解決方案,豬隻養殖場在不同時期都會有效益產生,導入初期,自動化控制系統可降低場內因人為疏失,導致豬隻生病死亡的機率,從而減少損失;中期可讓人力成本最佳化,讓豬隻的育肥更精準有效率,藉此提升產能;長期則可破除養殖場內的的資訊孤島困境,讓場內的數據透明化,並建立類似日本和牛的品牌知名度,擴大行銷效益

過去 23 年台灣豬隻無法出口,內銷成為唯一管道,如今禁令已解除,顏良益認為,台灣養殖業者要反守為攻、打開拓國際市場,放手接納全新思維,藉助科技的力量,讓豬場經營走向企業化,才能面對日益嚴峻的國際市場

「台達的自動化產品線完整,在電子、能源、建築…等領域也累積了深厚的環控建置經驗,在豬隻養殖上,我們則與這個產業的專家合作,所推出的智慧養殖解決方案,將可協助台灣業者建立新式高效率與健康養豬生產系統,以嶄新的科技高度,厚植自身競爭力。」

看更多台達消息

• 【專訪】台達如何「深蹲」電動車事業?從這 3 顆「種子」開始滋長
• 張開智慧之耳,台達自主研發的 AI 檢測一聽就知道哪裡故障
• 【台積、友達、台達都上榜】台廠 ESG 表現如何?權威機構 ISS 首次公布「前 30 強龍虎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