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達 2 億美元】美國新創打造 80 年代相機 APP,為何「無法修圖」卻能抓住年輕人的心?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問世、功能越趨便利的科技生活,讓我們在攝影、拍照上不再需要添購昂貴高檔的相機,更不必像小時候常常要跑相館買底片、躲在家廁所當暗房洗照片的日子。

但今天卻有個美國新創公司 Dispo 反其道而行,推出了一款復古「不可修改圖片」、甚至還要「等待洗照片」的相片拍攝 APP,在一個月衝破 100 萬下載量、同時在種子輪的募資中一口氣拿下 400 萬美元的投資、現今公司估值也躍上 2 億美元的閃耀新星。進一步發現原來 Dispo 成功的因素,不僅有抓住 Z 世代年輕人的需求,背後真正讓使用者願意留下來的原因,其實是透過等待照片洗出來這段時間的期待感,以及間接降低科技冷漠帶來的距離。

無法編輯的復古相機,Dispo 想讓人們「享受當下的美好」

創辦人David Dobrik 早在當年 YouTube 尚未完全盛行時,便做出了 Dispo APP 的前身 David’s Disposable,這個 APP 的概念是,過往人們參加朋友的派對時,雖然會用相機記錄派對的活動,但到了隔天睡醒後發現通常都忘了昨天發生甚麼事了,但想好好盡興的紀錄生活,又不會在當下破壞大家相處的氣氛跟時間,那究竟該怎麼做?

打破傳統數位相機、社群平台拍攝即發文,Dispo 運用等待洗照片的這項特性,最初設立的目的是希望大家能好好的珍惜當下。像是現代人與朋友聚餐的「手機先吃」、去戶外景點旅遊等「限時動態」,佔據了現代人與他人互動的時間與互動,這也反映我們現代人的生活被手機制約、以及我們「過度收集資訊」、「不斷追著新東西跑」的資訊焦慮症問題。

( 公司簡介的影片中可以看得出訴諸情感的成分非常的高 )

Dispo 將成下個世代的 IG?

最早使用這個軟體人們發現幾個特點:a. 沒有濾鏡、b. 沒有特效、c. 沒有字幕、d. 沒有其他編輯方式,就只能拍照,而且拍照的視窗畫面非常的狹小,僅有畫面右側的拉進拉遠功能,這項功能設計的原理十分簡單,希望使用者跳脫過度修飾與美化,不刻意的紀錄生活體驗,最真實的生活型態卻是現今美國矽谷人趨之若鶩的因素之一。

但讓人真正感到有趣的是,除了有美國新創公司推出新產品共有的邀請碼機制,更承載了「底片」功能,底片除了讓我們重新體會底片相機的使用過程外,底片 ( Film Roll ) 可以自行選擇主題、要不要公開,或是僅有認識朋友共同分享。

當年抖音會熱起來的關鍵時間點,便是 2017 年不少歐美年輕人逐漸對「Instagram」、「Stories」越來越感到乏味時,抖音短影片自主創作的功能主宰了零零後年輕人的新世界。而 Dispo 的崛起背後便是 Z 世代年輕人對過度追求社群的精緻生活、美化生活條件上逐漸感到乏力,在不少矽谷的分析做出這樣的判斷後,使得 Dispo 這種工具型 APP ,演化成未來與 Instagram 極有潛力抗衡 SNS 社群媒體的討論度越來越高。

( Dispo 截止至 2 月底,已衝上 iOS App Store 的第四名 )

矽谷投資人爭相投資 Dispo 的原因:真實的生活

在美國知名社群軟體 Reddit 創辦人 Alexis Ohanian,發起的 Seven Seven Six 募資計畫中,Dispo 便在種子輪募資中獲得了 400 萬美元,同時在 Spark Capital 領投的A輪融資中以 2 億美元的估值,共籌集了2000 萬美元。現今更與紅杉資本、風險投資公司 Andreessen Horowitz、Benchmarks 評估約 1 億美元的潛在投資機會。

創辦人 Dobrik 與大家分享到,Dispo 所提供的功能是一般的濾鏡功能相機、應用程式無法複製的,而他也提到:「每張看到的照片的背後,是在沒有任何的修飾與合成,並呈現最真實的樣子,就被其他人所找到、關注到是令人興奮與開心的」。他也分享這樣的創業想法與故事背後,讓他的創業的動機與這項商品被投資人所認可。

想一睹 Dispo 的真實樣貌嗎?但現在卻只有開放 iOS 版本呢 (大哭)!

iOS:連結

 

參考來源:《Forbes 》《The New York Times》《BuzzFeed

首圖來源:Dispo 推特

更多近期的新創大小事

台灣新創 GoSky 在地化經營分享,企業經營理念應與產品結合!

【媽,我上電視了!】AppWorks 帶你破解接受媒體採訪的 6 大須知,創業者必看

KPMG 張維夫一語帶出 Appier 上市成功契機!他們抓住了新創公司「最易忽略」的關鍵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