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嚇壞台灣父母的人生哲學】臉書營運長桑德伯格啟示:不要做生涯規劃,那和個人未來成功與否無關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大學學測放榜,今年高分大減,也使落點分析變得困難,不少學生、父母都為此感到焦慮萬分。不過,大學選了什麼校、什麼系,不一定可以決定一個人往後的人生是成功或是失敗。

Google 執行董事長 Eric Schmidt 曾說,我們現在每兩天所產生的資訊量,相當於過去 2003 年的總和,世界進步太快,變化太大,沒人可以預料未來 10 年會有什麼新科技以及新行業。

身處這樣的時代裡,究竟該保持怎樣的心態,擁有怎樣的技能,才能應對每天都有舊職業消失、新工作誕生的新世界呢?來看看臉書營運長 Sheryl Sandberg(雪柔·桑德伯格)的人生哲學。(責任編輯:藍立晴)

本文經 創新拿鐵 授權轉載
作者:Hayden

Sheryl Sandberg(雪柔·桑德伯格)是臉書營運長,她畢業自哈佛大學,父親是醫生,母親是博士,看似順遂的人生,在 2015 年因喪夫劇變而跌入谷底。但她卻又迅速恢復,於 2017 年出版新書,鼓勵人們積極面對逆境。這堅強的個性與她對價值,對生涯、以及對工作的態度有關,本文與你一起分享。

在網路時代,成功有不同法則。不要做「生涯規劃」!不要經營「個人品牌」。取而代之的,是另一套全新的邏輯。

 

本文3大重點:
1.要做有價值的網紅,就不要只想發展個人品牌。
2.如果想要找到與時俱進的好工作,就別做生涯規劃。
3.初期的職位頭銜不要太計較,未來的成長發展性比較重要。

1. 「個人聲音」比「個人品牌」更有價值!

如果你有手機,你一定知道 Apple 這牌子吧!如果你愛喝汽水,你也一定很熟悉Coca-Cola吧!Apple 及 Coca -Cola是間公司,也是產品名稱,而也可被稱為公司品牌。

現在社交網站林立,網路上有許多各式各樣的紅人,每位網紅都有很多的追隨者,所以個人也可以當做產品來維護,建立起自己獨特的個人品牌。

有名氣的個人品牌很值錢,可以用來出書、演講,現在還加上了直播。例如在台灣,《17直播》的男主播倪耐斯(今年32歲,原本是保險業務員。靠著 Rap、唱歌、聊天創造出最高8萬人同步收看的網路紅人),人氣壓過眾多美女主播,平均月入百萬台幣,羡煞一般的上班族。

但其實並不是每個網紅都那麼想靠個人品牌來賺錢,例如 Facebook 的營運長-Sheryl Sandberg,雖然是紅遍全球的網路紅人,但在最近卻呼籲大家:「不要發展個人品牌了,發展『個人聲音』吧!」

(圖片擷取:marketingdonut.co.uk

Sheryl Sandberg 會這樣說,是因為品牌是產品的事情。產品講究包裝,強調要簡潔,要耐用。但人是萬物之靈,不是物品,若將個人與品牌放在一起,等於是自貶身價。

再說,人有許多身分及面向,豈是一個單純的品牌所能代表得完整。Sheryl Sandberg舉例說,她既是 Facebook 的營運長,同時也是位作家;她既要扮演好母親的角色,卻也是個寡婦的身分;她既是同伴們的朋友,也是親人間的姊妹。所以人是很複雜多變的,如果只想用品牌來框住人的角色,其實没什麼意義,還不如多發出點聲音吧!

那什麼是多發出點個人的聲音呢?簡單來說,就是要多為民喉舌。但這不是要你去從政選民意代表,而是希望你能多為民眾發聲,打抱不平,進而改變現狀。

例如 Sheryl Sandberg 在 2013 年所寫的「挺身而進」(Lean In),就是為女性在大企業裡所普遍遭遇的「玻璃天花板」現象打抱不平。她希望可以改變這個現象,還給女性在職場上應有的平等與發展空間。而這也促使她的讀者們在全世界的 150 個國家裡,成立了33,000多個相關的互助團體,為女性在職場上爭取合理的待遇及應有的權益。

但發展「個人品牌」與發出「個人聲音」有什麼不同呢?其實二者之間最主要的不同處在於發聲的「目的」。如果發聲的目的是為了自己,那就是「個人品牌」,如果發聲的目的是為了大眾,那就是「個人聲音」。

網路擁有無遠弗屆的影響力,有許多人會因為網路上的推薦而消費,或因為網路名人的行為而群起效仿。所以如果將這力量用於個人,則影響力只會影響少數人。但如果能將這力量用於改變現狀,為改善社會而發聲,這樣的影響力就能讓普羅大眾受惠,其發聲的價值就會因此而提昇。

(圖片擷取:westwood.wikispaces.com)

2.「如何幫助別人成功」比職涯規劃更重要

除了希望我們不要打造個人品牌外,Sheryl Sandberg 還顛覆一般人的想法,奉勸我們不要做生涯規劃 。我們常聽專家說,年輕人應該要儘早做「生涯規劃」,這樣才能確保按步就班的功成名就,但 Sheryl Sandberg 卻說「夢想要遠大,但計畫要簡短」,為什麼呢?

Sheryl Sandberg 大學畢業的時候還沒有網際網路,而 Facebook 的創辦人 Mark Zuckerberg 當時也還在唸小學。所以如果 Sheryl Sandberg 那時候就規劃好一輩子的生涯,並且身體力行的話,計畫裡就不會有網際公司這條路,她後來就不會去 Google 和 Facebook 上班了。

因此,如果我們想要年輕人在剛出校門,進入社會的時候就規劃好未來30至40年的職涯道路,那是没有意義的事情。Google 執行董事長 Eric Schmidt 曾說,我們現在每兩天所產生的資訊量,相當於過去2003年的總和,也就是大約5個EB的量(1EB=10的12次方MB)。因為這個世界進步太快,變化太大,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