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車用晶片短缺,為什麼不蓋間新晶圓廠就好?

全球車用晶片短缺,不只汽車大國德國向台灣求援,近日白宮更證實,就連美國也致函台灣,盼解決汽車車用晶片嚴重不足的問題。
全球車用晶片短缺,不只汽車大國德國向台灣求援,近日白宮更證實,就連美國也致函台灣,盼解決汽車車用晶片嚴重不足的問題。

全球車用晶片短缺,不只汽車大國德國向台灣求援,近日白宮更證實,就連美國也致函台灣,盼解決汽車車用晶片嚴重不足的問題,現在表面上看起來半導體業者、車廠正一起攜手度過難關,但底下卻都在「互相抱怨」,《彭博》專欄作家崔維迪(Anjani Trivedi)更分析,晶圓廠建置成本高,加上車用晶片利潤低,「不會有業者真的想要幫汽車業製造晶片。」(No one really wants to make the chips automakers need. )

現在車用晶片面臨短缺,主要是去(2020)年上半因為 COVID-19 疫情,車用晶片需求隨著車市崩盤大減、筆記型電腦等消費電子產品需求大增,因此電子業紛紛下單買晶片,把產能給訂光,隨後車市回溫時,車廠只能跟蘋果、三星等大廠搶晶片了。

對於這種狀況,車廠認為是半導體業者偏愛利潤較高的 3C 產品訂單,導致晶片不足,而晶片業者則反擊是車廠先在疫情下擅自砍單,也就是車用晶片一片難求的情況,可以說是咎由自取。(延伸閱讀:歐洲有三大半導體業者,為何還會碰上車用晶片荒?

為何沒人要蓋間新工廠給車用晶片?從成本與利潤來看根本沒有誘因

那麼,「為什麼不直接蓋間『專門製造車用晶片』的新工廠就好了?」崔維迪近日在《彭博》刊出專文分析指出,要解決車用晶片短缺問題,就直接的方法就是直接蓋一座晶圓廠。不過,光是建立一間製造車用晶片的廠房就要耗費 40 億美元。

不光如此,起初的良率只會有 50% 左右,得等到運作 2 到 3 年後良率才能提升至 90%,每片晶圓 4000 美元的成本,更要等到廠房運作 5 年之後才會降低 50%,也就是,若要有效地製造汽車業者現在需要的低利潤晶片,至少需要五年,而且新進入者也不會具有競爭力。

再者,車廠的需求在整個半導體領域佔比並不大,每年僅花費約 400 億美元買晶片,約整體半導體市場的 10% 都不到。

崔維迪指出,在這樣的情況下,半導體面對製程還在十年之前且利潤較低的車用晶片,不會有經濟動機去改變先進製程早已滿載的產線。《路透社》報導,研究公司 Strategy Analytics 分析師阿希夫.安瓦(Asif Anwar)引述半導體業者的說法指出,「繼續搞這些東西根本沒有前景,SONY 的 PS5 或蘋果下一代 iPhone 都不會使用這些晶片。」

崔維迪也指出,美國現在正企圖拉攏台灣提供幫助,但在競爭力與地緣政治等考量下,台積電的新投資也只會專注於先進製程,「整個情勢對舊型晶片很不利,也就是整個汽車業。」

崔維迪在文內指出,在這樣的情況下,汽車業只能花半年時間,等待緊缺現況緩解,在這段期間只能思考停產某些車型或者其他替代方案,當然他們也可以考量升級至新一代半導體,但這會帶來更大的技術與成本挑戰。

參考資料:BloombergCNAReuters,首圖來源:維基百科

延伸閱讀

車用半導體「超級不足」!全球知名車企接連宣布減產
【全球汽車業搶晶片大亂鬥】歐洲有三大半導體業者,為何還會碰上車用晶片荒?
全球晶片荒求助台積電!各國政府面臨選擇:晶片自主或加強與台灣合作?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