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推薦 App】用機器學習打造酒界 Netflix,拍照算出酒與你的「速配指數」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周末晚上想買瓶好酒和親友喝一杯,但除了品酒專家,一般民眾如何快速挑到適合自己口味的酒?這款葡萄酒評價 APP 的誕生,就如同許多創業的點子因不滿現狀而產生,Vivino 期望「讓使用者說話」翻轉市場局面。但上市後如何持續營利才是新創最大的挑戰,上市 10 年 Vivino 為何選擇以「葡萄酒界的亞馬遜」為經營目標?(責任編輯:何泰霖)

本文經 創新拿鐵 授權轉載
作者:陳蔚銘

「 Vivino 」是一款提供葡萄酒評價的 APP ,用戶只要拍下酒瓶上的標籤上傳,就能知道這支酒的來歷、評價、價格、口感風味等資訊,甚至還可以計算酒和用戶喜好的契合度有多少?附近哪裡買得到?用戶也可以直接透過 Vivino 的平台訂貨送到家。

Vivino 創辦於 2010 年,至今已累積全球近 5 千萬用戶、每天仍有 2 萬次下載的驚人成績。而近兩年的 COVID-19 疫情讓電商生意興隆,葡萄酒市場也不例外:消費者透過 Vivino 下單的金額在 2020 年達到 2.5 億美元。接下來,他們更準備進軍國際市場,立志成為「葡萄酒界的亞馬遜」!

創新點:打破葡萄酒「專家說了算」的傳統,讓全世界消費者為你推薦葡萄酒。

本文四大重點:1.推翻只評名酒的局面,打造大眾款「葡萄酒推薦 APP」。2. 從工人智慧進化到人工智慧,為每一支酒打分數。3. 深入社區型商店和餐廳,提供隨手可得的最佳選擇。 4. 未來成長策略:打開線上市場,成為葡萄酒產業的「亞馬遜」。

1. 推翻只評名酒的局面,打造大眾款「葡萄酒推薦 APP」

圖片來源:Unsplash

Heini Zachariassen 是 Vivino 的創辦人,從小在冰島和挪威之間的法羅群島生活,長大後搬到丹麥的哥本哈根,大學主修企業管理。

北歐五國中,除了丹麥之外都經歷過一段禁酒時期(法羅群島直到 1992 年才解禁),因此 Zachariassen 從小到大都沒見過葡萄酒。對他而言,丹麥人吃飯搭配葡萄酒的歐陸文化是種新鮮的體驗。

有一天, Zachariassen 受邀參加朋友的聚餐,途中經過超市想順手帶瓶葡萄酒共襄盛舉,但當他進到店裡,面對著貨架上琳瑯滿目幾百瓶的葡萄酒,完全外行的他根本不知道從何買起,「我只能站在架子前面發呆。」

他想:「有沒有什麼工具可以快速讓我知道面前的這支酒到底好不好?」

在當時,其實市面上已有類似的 APP ,但大多是由葡萄酒專家出版,評鑑一些知名酒莊、產地的葡萄酒。然而,在一般商家能買到的葡萄酒幾乎都是小眾、平價的普飲款,根本不入專家的眼,就算看完這些酒評,也無從得知這瓶酒到底好不好喝。

為了解決這個困擾, 2010 年 Zachariassen 找了專精行銷和產品的朋友 Theis Søndergaard 一起創辦了 Vivino ,希望能打造出一個好用的工具,讓一般消費者能輕鬆選購到喜歡的葡萄酒。

2. 從工人智慧進化到人工智慧,為每一支酒打分數

只要拿起 Vivino APP 掃描酒瓶標籤,即能看到網友的評價。圖片來源:Vivino APP

Zachariassen 和 Søndergaard 創業時遇到的第一個挑戰就是:資料要從哪裡來?

全世界的葡萄酒產區分布極廣,沒有官方機構整合全世界的資料。有人建議他們和酒商聯絡,索取產品資料。但就現實狀況而言,全世界有上萬家的葡萄酒商,要一一聯絡,要求各家按格式要求完整填寫資料再交到他們手上,以 Vivino 剛起步的有限資源幾乎不可能做到。

於是,他們決定召集全世界消費者一起幫他們做這件事,他們先做好初版 APP 上架,然後發起活動,徵求用戶上傳葡萄酒瓶身上的酒標,上傳量最多的用戶可以獲得價值上百元的免費開瓶器。活動結束後, Vivino 收到第一批 5 萬張的酒標。

接下來,他們把這些酒標圖片交給印度的外包商,以人力的方式一張一張查詢建檔,為每張酒標加上酒廠名稱、產地、價格等標籤資訊後,開放給用戶查詢。

掃描每瓶葡萄酒的標籤,除了看到網友對於這瓶酒的評分,還能看到他的口感與餐飲搭配建議。圖片來源:Cool Hunting

隨著 Vivino 的資訊量越來越豐富,也吸引越多用戶註冊,資料庫規模剛開始慢慢成長。除了基本資訊,對消費者來說,葡萄酒的口感是偏「甜、酸、澀」?香氣是「莓果、蜂蜜」?搭配海鮮、牛肉又該怎麼選擇?也都是重要的選擇依據。

不過,這些感受相當主觀,只有親自喝過才能形容。於是 Vivino 利用機器學習技術,從用戶對每支酒的評論中擷取關於風味和口感的形容詞加入標籤,再仿效 Netflix 記錄觀眾喜好,在每部影片加上「這部片 85% 適合你」的評分機制,紀錄用戶偏好,計算出消費者喜好與每支葡萄酒特色的「速配指數」。

另外,為了鼓勵用戶多多評論,提高速配的精準度, Vivino 限制用戶必須留下評論後才能看到每支酒和自己的「速配指數」。加上這項限制之後,有 20% 的用戶上傳酒標之後,還會回頭發表評論,非常活躍。

3. 深入社區型商店和餐廳,提供隨手可得的最佳選擇

有了媲美專家的資料庫,以及大量的使用者, Zachariassen 和 Søndergaard 開始思考該如何營利。剛開始,他們最直覺的想法是:讓消費者透過 Vivino 下單,再從交易過程中收取手續費。

要採取這種作法,必須整合金流、物流,還得和供應商談價。對剛起步的 Vivino 來說負擔太過沉重;另一方面,很多時候消費者只想為今天晚餐挑瓶好酒,起碼要等上半天的網購無法即時滿足需求,絕大多數的消費者還是習慣到附近的超市購買。

於是他們改變策略,先加強 Vivino 與當地商家的整合性,根據消費者附近商店的實際庫存做出推薦,走幾步路就可以在附近商店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葡萄酒。

此外,餐廳也是葡萄酒的主力消費場所, Vivino 為此開發了掃描餐廳酒單的功能,有些顧客直接把自己的 Vivino 清單拿給侍酒師,意外地幫侍酒師省下不少猜測顧客喜好的功夫,快速抓住顧客的口味。

建立起區域性的供給端資料後, Vivino 再回過頭把需求端的資訊賣給商家,商家可以藉此調整進貨及定價賺更多的利潤,而小型葡萄酒商有新品上市,也可以付廣告費藉由 Vivino 的平台提供優惠促銷,提高曝光。

他們成功利用「供應與需求的在地化」的市場策略,迎合葡萄酒這類有高度個人品味的「長尾市場」,在消費者口碑相傳、多年經營之下,終於讓用戶數量高速成長,公司規模也擴張到足以應付線上銷售的需求。

4. 未來成長策略:打開線上市場,成為葡萄酒產業的「亞馬遜」

圖片來源:Vivino

全球葡萄酒產業的市值約為 3 千多億美金,但其中只有 3% 來自線上消費, Zachariassen 認為這個巨大的差距代表著葡萄酒零售未來的成長潛力。

以亞馬遜網路書店崛起為例:消費者以前要買書,會到書店打開書翻一翻、看看銷售排行榜,或和店員聊聊哪些書賣得好;網路商店出現後,雖然有些消費者轉向網購,但大部分的銷售還是來自實體書店,因為消費者還是想實際到書店親自看看,避免買到不喜歡的書。

直到亞馬遜加入評價系統之後,網頁上除了書摘,還有其他讀者給的評分、評論以及相關性推薦。自此改變了消費者買書習慣,迫使實體書店開始轉型求生。

而目前 Vivino 手握近 5 千萬用戶留下的 2 億則評論,以及全世界最鉅細靡遺 15 億張酒標的資料庫,再加上與親朋好友分享收藏清單的功能,都大幅降低消費者對網購葡萄酒踩到雷的疑慮, Zachariassen 認為類似的典範轉移很快就會發生在葡萄酒領域。

今年二月, Vivino 募得 1.5 億美金,除了用來繼續深耕社區規模的在地化商家,也預計連結全球各大消費市場,以電商巨頭亞馬遜為目標,持續前進。

Vivino APP 下載傳送門:APP StoreGoogle Play

推薦閱讀:

1. 「搶」顧客不如「養」顧客!這家餐廳把40萬名忠實會員拱手送人,長期卻換來更大利潤
2. 「愛將征服『啤酒』」!這家支持同志的啤酒品牌,如何用「酵母菌哲學」,做出65億美金的大公司
3. 去酒吧上繪畫課?!這個點子風靡全美,成為上百間的分店的連鎖企業

(本文經 創新拿鐵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只知道吃牛排要配紅酒嗎?丹麥創業家打造「葡萄酒界的亞馬遜」,讓你在聚餐時成為最懂搭配的品酒達人!〉。 首圖來源:Vivino)

你可能有興趣

全球葡萄酒產區大洗牌!瑞典為何成為暖化下的最大贏家?
【是科技,我加了科技】飲食產業的破壞式創新:你聽過 AI 做「開源披薩」、機器學習釀威士忌嗎?
美媒記者破解 Amazon 無人超市的辨識系統,成功「偷」走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