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祖克柏、貝佐斯會成功?研究團隊分析他們的 Twitter,發現他們與眾不同的思維模式

【為什麼我們編譯這篇文章】舉凡如前美國總統川普曾不斷透過Twitter 向支持者與民眾喊話、甚或如 Facebook 創辦人祖克柏、Amazon 創辦人傑夫貝佐斯,在社群平台中倡議其理念與未來展望,看似習以為常的生活背後,就有研究團隊從美國知名商業雜誌Forbes 百大富有名單的 Twitter推文中,分析出這些企業菁英原來長期有規律性地引導並擴散其公開言論。難道這些舉足輕重的企業家,才是世界最大的網軍頭頭?(責任編輯:孫敬)

你是否曾經好奇,現今耳熟能詳的這些科技菁英,例如馬斯克、貝佐斯等每天都在想什麼呢?他們在網路世界的公開言論與行動,背後是否有更深層的意涵存在?

日前就有研究團隊針對了富比士雜誌公布的前 100 位富有的科技菁英,包括了亞馬遜創辦人傑夫貝佐斯、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Facebook CEO 祖克柏等,利用機器學習技術分析了他們在 Twitter上 的用語、情緒等,並與 Twitter 上的一般用戶做比對,證實這群科技菁英擁有自己特殊的價值觀與用語,與一般廣泛的用戶推文全然不同,而這項研究也發表在期刊《PLOS ONE》。

分析 Twitter 文本,發現科技菁英更懂得創造夢想

研究團隊透過於推特上的文本分析顯示,跟一般用戶相比,這群科技菁英的推特發文以「能夠(Can)」、「強大(Great)」、「人們(People)」、「新(New)」為最常使用的詞彙,而且更頻繁的使用與討論較為優越導向的話題。此外,他們也更常使用與成就相關的用詞,頻率比一般用戶高出兩倍以上,次數高達 19,431 次,而一般推特用戶的成就相關用詞只有 9,439 次。

這說明了科技菁英們比一般人對未來的看法更為積極與樂觀,更抱持著菁英主義、更自我要求與肯定,展性更關心同胞的福祉、更相對支持民主社會的發展。

科技菁英們跟隨巴菲特、比爾蓋茲的「捐贈誓言」

這些科技菁英同時也結合了他們在網路世界的聲量,進而從事慈善事業,來實現讓世界更美好的菁英價值觀與世界觀。

例如,一項由比爾蓋茲與巴菲特創立「捐贈誓言」(Giving Pledge)計畫,倡導極端富裕的人將其大部分財富捐獻給慈善事業,也引起科技菁英們共同參與加入。

研究團隊分析這些有關「捐贈誓言」的推特中,科技菁英的慈善言論比一般用戶簡短,同時他們也會提及「教育(Education )」、「工作(Work)」等字詞,更會強調進步與影響。

慈善的背後是否有「權利遊戲」?

這份研究也針對了科技菁英的富有與民主之間的關係做出了分析,研究發現,即便在美國大選看到許多財團與民主之間的直接影響關係,但菁英族群積極否認民主與金錢之間的關聯性。

而這群科技菁英認為他們的財富是透過自身努力而得來的,所以他們並不懷疑自己的財務地位,研究透露,仍不確定科技菁英否認民主與金錢間的關係,是實際上他們的信念,還是只是一種策略性的溝通,用來形塑自己的菁英形象,還需要後續研究來近一步的探索。

參考資料來源

PLOS ONE》、《Business Insider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

看看大企業家們最近發生了甚麼事

跟著 Amazon 學科學化「會員管理」新思維!5 步驟讓策略落地

【科技人回應暴力事件】FB、YT、Twitter 同時下架川普影片,蘋果 CEO 庫克:令人傷心、羞恥的一個章節

股神巴菲特絕不做空 GameStop?4 大原因說明為何「賣空不值得」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