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女友的復仇】槓上老東家 Tinder,女 CEO 打造全美成長最快交友軟體 Bumble

圖片來源:CEO Magazine

(本文經合作夥伴 品玩 Pingwest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最年輕上市公司女CEO演繹“復仇爽劇”:打造爆紅的“女性優先”約會App,吊打Tinder〉。)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交友軟體 Tinder常為人詬病其用戶多有「非單純交友」的使用現象,而讓許多以女性優先的交友 App 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然而當中鮮少能有撼動 Tinder地位的後進者,甚至走上 IPO,Bumble 這家女性創業的交友軟體是如何成功的?(責任編輯:何泰霖)

「向左滑出局,向右滑配對」的手機交友遊戲早已風靡網路。

但跟很多交友軟體上經常是女生被動的局面不同,社群交友軟體 Bumble 給予了「女性優先」的權利。

在 Bumble 上,碰到雙方互相看對眼的人,必須由女生發消息給男方,雙方才可以繼續聊天。在此之前,男生只能不停刷新頁面,看著照片「乾瞪眼」,如果 24 個小時之內還沒接到女生消息,就意味著你已經 out 了。

上週(2/11),這款主打女性社交的科技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年僅 31 歲的公司創始人 Whitney Wolfe Herd 也一躍成為了美國最年輕的上市公司女性 CEO。

Bumble 首日 IPO 的價格為 76 美元,高出了預計 37 美元至 39 美元預計發行價的一倍,創下了由女性 CEO 所領導的首次公開募股的最高估值。這也是美國科技領域一個備受矚目的里程碑,凸顯了市場對女性領導的公司日益濃厚的投資興趣。

先前,Whitney Wolfe Herd 還曾是 Tinder 的聯合創始人,她在 2014 年與 Tinder 分道揚鑣後創立了 Bumble 。

Bumble 超越 Tinder 成美國成長最快的線上交友軟體

Wolfe Herd 的理想是,透過這款軟體,消除傳統交友平台上那些讓女性不愉快的經驗,顛覆傳統「男主動、女被動」的約會規則,旨在將男女雙方的關係在一開始就建立在平等基礎上。

而之所以最終決定取名為 Bumble(大黃蜂),也因為在蜂群文化中,蜂后才是那個主導者,能夠受到族群的尊敬。

與 Tinder 上時不時冒出的大尺度照片和對話相比, Bumble 的整個介面和風格都更為健康、乾淨。用戶除了頭像外還可以再新增 5 張生活照,同時可以連結 Facebook、Instagram、Spotify 來增加自己的特色,為了保證交友品質,每日開啟可滑動配對的人數大概介於 20–40 人之間。

此外, Bumble 還設置了一個特別的「瞌睡模式」,一旦開啟之後,用戶就不會出現在別人瀏覽的名單中,從而幫助大家能專心談戀愛拒絕做「花心蘿蔔」。

同時, Bumble 細緻的進階篩選功能,也讓匹配度進一步增加。從身高、健身習慣、抽不抽煙等生活習慣到想尋找什麼關係、想不想生孩子、政治、宗教等方面通通都有選項,而且當設定了你的篩選條件後,所有不符合的人通通都不會出現在你的推播名單中。

一般的免費用戶可以從這些篩選項目中選擇兩個,而 VIP 用戶則可以同時使用所有的篩選項目。

圖片來源:TechCrunch

Bumble認為,將選擇權交予女性,可以大幅減少不必要的打擾甚至騷擾,同時迎合了時下女性更加積極獨立、追求主導的心理。而事實證明,這種獨特的交互設計的確對女性用戶產生了極大的吸引力。

在 2014 年 12 月 Bumble 正式上線後,第一個月就獲得了超過 10 萬的下載量。如今, Bumble 共擁有來自 150 個國家、超過 5500 萬的用戶。 Bumble 上女性用戶的比例相較男性用戶要高出 30% ,而在吸引力法則下,男性用戶的註冊率也逐漸攀升。截至 2020 年 9 月, Bumble 的月活用戶達到 1230 萬。

如今, Bumble 也在拓展除了約會社交以外的可能性。 Bumble 認為當代女性,不僅渴望愛情,她們也需要友情和事業。因此 Bumble 近期又推出了兩個新應用 Bumble BFF 和 Bumble Bizz 。

圖片來源:Bumble

Bumble BFF 側重於幫你尋找附近志趣相投的朋友,建立友誼。 Bumble Bizz 則類似於 LinkedIn ,旨在幫助你擴大交友圈建立專業人脈,你可以在上面找實習、企業導師,甚至是下一個業務合作夥伴等等。

而對於 Wolfe Herd 來講, Bumble 的成功,也讓她在老東家 Tinder 面前揚眉吐氣了一把。根據 Sensor Tower 的數據,雖然 Tinder 依然是交友軟體的第一把交椅,但從 2016 年到 2020 年用戶增加和營收增加的速度來看,Bumble 都「屌打」Tinder,成為美國增長最快的線上交友軟體

圖片來源:Sensors Tower

面對 Bumble 的步步緊逼, Tinder 母公司 Match Group 曾在 2017 年多次提出收購 Bumble ,但都被 Wolfe 斷然回絕。幾次收購不成後, Match Group 乾脆翻臉。 2018 年 3 月, Match Group 控告 Bumble 侵犯其專利權和知識產權,稱 Bumble 的整個產品都仿造 Tinder ,只不過蓋上了「女性主導」的帽子。

針對 Match Group 的控告, Bumble 在紐約時報網站上買下一整個版面,並刊登了一封對 Match 的公開信寫到:「我們不喜歡你多次試圖收購、抄襲、恐嚇我們的行為,我們永遠不會被你收購,無論價格如何,你們永遠不會損害我們的價值。」

接著,反將 Match 以干擾營運、影響聲譽為名起訴,要求其賠償 4 億美元。而這場火藥味十足的訴訟,直到 2020 年 6 月才以兩家公司達成和解而收場。

那麼, Wolfe Herd 與 Tinder 間究竟發生過什麼樣的故事?

曾是 Tinder 聯合創辦人,Bumble CEO 如何從創業走到上市?

圖片來源:Bumble Instagram

在科技領域, Wolfe Herd 可能是最具傳奇色彩的女性創業者之一。

她於 1989 年 7 月出生於美國鹽湖城,小學時隨家人移居巴黎, Wolfe 從小聰明伶俐並且熱衷於創業和公益。大學期間,她就曾與法國設計師 Patrick Aufdenkamp 發起過一家製造銷售竹編口袋的生意,把營收用來幫助受石油洩漏的地區,還曾創立過一個服裝生產項目,用以提高人們對人口買賣和公平貿易的關注。

22 歲時, Wolfe Herd 回到美國進入 Hatch 孵化器,並加入了 Sean Rad 和 Justin Mateen 的團隊共同創立了 Tinder 。當時,Wolfe Herd 在 Tinder 擔任行銷副總裁職務,在 Tinder 的取名和圖標設計、以及前期大學生推廣活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就當人們以為 Wolfe Herd 年少得志,事業發展得相當順利的時候, 2014 年, Wolfe Herd 突然一紙訴狀將她的前老闆兼前男友 Justin Mateen 告上法庭,表示她在公司遭受了性騷擾與性別歧視,稱 Mateen 曾多次在員工中貶低她為「撈金女」、「花瓶」,用各種不堪入目的威脅訊息對她瘋狂轟炸,還剝奪了她聯合創始人的頭銜。

這一風波曾在當時的科技界掀起了軒然大波。雖然 Tinder 對 Mateen 做出了停職處理,並賠償了 Wolfe Herd 100 萬美元,但該事件也讓她飽受輿論爭議,許多網友湧入她的帳號下發表激烈言論,迫使她不得不關閉 Twitter 。在感情、事業雙重打擊下,她也一度患上了急性焦慮症和妄想症。

但 Wolfe Herd 也並沒有因此一蹶不振,反而在逆境中展現出了極強的韌性。她開始審視女性在科技行業中的地位,並意識到打破科技圈中普遍存在的性別差異的重要性。漸漸的,打造一款以女性為主社交軟體的構想在她的腦中浮現。

幾個月後, Wolfe Herd 開始設計一個女性專用的社群網路 Merci ,她說「在這個交友世界裡,我們應該更關心女性的個人魅力,而不是外表。」而這時,一位俄羅斯企業家 Andrey Andreev 向她釋出善意。

Andrey Andreev 當時已經創辦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線上交友網路 Badoo,註冊用戶超過 3.6 億,遍及 190 個國家,他對 Wolfe Herd 創建女性為主社群網路的構想很感興趣,同時認為她在行銷和品牌塑造方面具有與眾不同的天賦。

一開始, Andrey Andreev 開出豐厚的薪水打算將 Wolfe 挖角回倫敦做 Badoo 的行銷總裁,但被 Wolfe 一口回絕,她表示並不想再受僱於人,只想以自己的理念創立一個獨特的公司。最終, Andrey 給予了 Wolfe Herd  1 千萬美元的投資,還表示可以分享 Badoo 多年累積的使用者測試經驗和數據資料。

在 Badoo 的加持下, Wolfe Herd 開始緊鑼密鼓地投入了軟體的開發中,一款挑戰Tinder 的社交軟體就此誕生。

如今, Bumble 的員工約 80% 都是女性, 11 位董事會成員裡女性更是佔據了 8 個席位,公司文化也充滿了女性氣息。

坐落在奧斯汀的 Bumble 總部, 5000 平方英尺的辦公空間以標誌性的淡黃色調裝點,公司裡貼滿了寫有 “You’re a Queen Bee” 、 “Make the First Move” 的海報和霓虹燈。公司還配有一個「媽咪吧」(MommyBar),為新手媽咪擠奶提供隱私,還掏錢讓每個員工享受每週一次的美髮和美甲服務。

圖片來源:Bumble

「在科技領域,一家由女性所有、主要由女性經營的公司實在是千金難求。這也會吸引越來越多的女孩愛上科技,敢於創業。」一位 Bumble 的員工在接受採訪時說到。

雖然, Bumble 未來仍然面臨著變現和持續增長的問題,但 Wolfe Herd 在困境中展現出的女性力量,也已然讓成功上市的 Bumble 成為了科技界中的一顆閃耀的星星。

(本文經合作夥伴 品玩 Pingwest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最年輕上市公司女CEO演繹“復仇爽劇”:打造爆紅的“女性優先”約會App,吊打Tinder〉。)

你可能有興趣

【專為工程師設計的交友軟體】不看臉和身材,VSinder 主打用「程式碼」篩選對象
Tinder 捨棄「被往右滑」的積分演算法,長得好看不再是唯一標準!
小小的髮圈也能賺大錢?這位被電話線啟發的女生,將髮圈變成千萬美金的大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