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動詞」描述自己的成就!獵頭公司執行長:優秀履歷有這 6 個特點

農曆年將近,許多人已在摩拳擦掌,準備年後的轉職,期望跳到薪水更高、發展更看好的職位。履歷是應徵的敲門磚,怎樣寫,才能在眾多應徵者中脫穎而出,得到面試的機會,過關斬將取得 offer?

管理顧問暨獵頭公司 Korn Ferry 的執行長 Gary Burnison 認為,雖然履歷在徵才當中只佔了 10% 的重要性,但曾看過一封履歷,可說是「近 20 年來最好的履歷」。最後,Burnison 錄取了那位應徵者。以下,是 Burnison 認為該履歷脫穎而出的 6 大原因,可供讀者作為撰寫履歷的參考:

容易閱讀:不必糾結於字體,簡單就好

該履歷有兩頁(如果工作經驗長達 10 年,這篇幅很正常),而且有大量留白,行距恰到好處,公司名稱用粗體,標題用斜體,工作細節用項目符號標示。重點是「沒有錯字」。

此外,它的字體很單純,不花俏。Burnison 表示,自己不會在意字體該用 Times New Roman 與 Calibri(換作中文,相當於不在意新細明體或微軟正黑體)。因此應徵者不需要糾結於字體,重點在於簡單易讀。

講故事:讓招募者清楚看見你的成長

它描述應徵者的職涯過程,而且沒有任何的資訊空白(沒有過長的 gap)。此外,它有清晰的前後對比,讓招募者能清楚看見應徵者的職涯成長。

也就是說,工作經歷要依照時間排序,且將最近的職位排在最前面,清楚呈現職涯發展過程。

列出工作成就,而不僅是職責

比起職責與工作內容,招募者真正想知道的,是應徵者的能力「是否高於其他應徵者」。因此,履歷要指出自己過去的成就,並提供量化的成績,而不僅是列出自己的工作內容。

例如:
(X)領導市場與銷售團隊
(O)領導市場與銷售團隊,讓營收成長 15%

說實話:提供 LinkedIn 或作品集能增加可信度

這很基本,但很重要。有些企業會調查應徵者的背景,若發現履歷內容與事實不符,那位應徵者就出局了。

此外,應徵者若在履歷中提供 LinkedIn 或作品集的連結,有助於企業做事實查核,也能提升應徵者的資訊可信度。

不陳腔濫調:用動詞描述自己的成績

不要用「有創造性」、「以結果為導向」、「善於溝通」等通用形容詞來描述自己。最好的做法,是用「動詞」描述自己的成績。

例如:
(X)我具有創造力
(O)我設計新的全球應用程式監控平台

找推薦人:能吸引招募者注意

推薦人是吸引招募者注意,增加瀏覽履歷時間的關鍵。

若目標企業中並沒有自己認識的人,Burnison 表示,可以透過朋友介紹,認識目標企業的人。若應徵者與目標企業的人建立關係,可告訴他自己有興趣的職缺,並詢問可否當推薦人。雖然要花很大功夫,但得到 offer 的機會也會增加。

參考資料

CNBC make it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Pixy.org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很多人找工作會犯的錯:落入「讚美成癮」陷阱
經營大企業,為何貝佐斯能夠每天睡 8 小時?
發揮數據賦能最大效益的關鍵:打造「數據之前,人人平等」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