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合作夥伴 鉅亨網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英特爾新CEO:將提高代工廠比重 但大部分晶片到2023年仍自行生產〉;首圖來源:wikimedia。)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英特爾曾在 2020 年對外表示,晶片生產有可能仰賴外部代工廠生產製造,外界都在猜測會是台積電或是三星搶到這筆大單,但英特爾新任 CEO Pat Gelsinger 上任後沒幾天即「公布解答」:儘管代工比率可能會提高,但到 2023 年前大部分晶片都會自行生產,消息一出引起台積電股價重挫,早盤達新台幣 649 元,跌 24 元,跌幅 3.56%,台積電市值縮水達 6223 億元,跌破 17 兆元,滑落至16.82 兆元。(責任編輯:藍立晴)
英特爾即將上任的執行長 Pat Gelsinger 周四(21 日)在財報電話會議中表示,7 奈米製程問題紓解,公司 2023 年多項產品將自行生產,但未來將實施生產雙軌制,更仰賴代工廠。英特爾收盤股價大漲 6%。
英特爾收盤股價大漲 6.46%,但盤後翻黑重挫 4.74%。英國金融時報報導英特爾遭駭客入侵,而決定提早在收盤前、而非原定的盤後發布財報。
Gelsinger 上周獲得任命,將在 2 月 15 日接替史旺成為英特爾執行長,上任後第一個棘手任務是處理 7 奈米晶片製程延誤。
英特爾新任 CEO:借重代工廠比率可能提高,但 2023 年前都將自行生產
路透報導,Gelsinger 在會中表示,已經審視過去幾周的生產作業,「相信 2023 年大多數產品仍將由內部生產」,但是某些技術和產品借重代工廠的比率很可能提高。」
半個世紀以來,英特爾自行包辦設計和生產晶片,旗艦晶片尤其是如此,但這項策略在失去製造領先優勢之後受到質疑。
英特爾某些晶片已委外生產,如自駕車子公司 Mobileye 部分產品,以及即將推出的消費者繪圖晶片。
Gelsinger 將在接任執行長之後,說明哪些晶片將在內部生產。他說:「英特爾前方有巨大的機運,但要抓住機會,必須推出最佳產品並走在消費者需求之前。我們必須在這個競爭的市場中更靈活。」
英特爾周四公布第 4 季財報和第 1 季財測,雙雙優於市場預期,持續從遠距工作帶來的 PC 熱賣浪潮中受益。
英特爾財務長 Goorge Davis 接受路透訪問時表示,到今年下半年,10 奈米晶片製程產量將超越 14 奈米;該公司先前曾透露時間點是今年,但並未提供明確訊息。
(本文經合作夥伴 鉅亨網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英特爾新CEO:將提高代工廠比重 但大部分晶片到2023年仍自行生產〉;首圖來源:wikimedia。)
延伸閱讀
上任僅兩年半!英特爾 CEO 史旺 2/15 正式卸任,VMware CEO 以「老將」姿態回鍋
【Intel 找新 CEO 來得及嗎?】微軟跟上蘋果,也要自己設計 ARM 晶片!大家都在跟英特爾說再見
【要成為世界第一,就要搶下蘋果和英特爾的訂單!】南韓三星來勢洶洶,台灣半導體產業該如何應對?
誰能搶下英特爾處理器外包訂單?韓媒:台積電比三星更具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