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受全球暖化影響,世界各國政府與車廠積極研發能源車,電動車市場呈現激烈競爭態勢,你也想入手一台電動車開開看嗎?還是你仍在電動車續航力、充電站數量、電池壽命間游移未決,這篇文章將從特斯拉車主的駕駛實測經驗與駕乘數據,帶你引了解電動車的真實秘密。(責任編輯:賴佩萱)
作者:顏文群
近年全球在環保意識抬頭下吹起一陣銳不可擋的特斯拉狂熱,2020 年特斯拉在全球銷售將近 50 萬輛,在臺灣至今銷售也達 6000 台的數量,想必你走在路上不時都可以看到特斯拉在路上行駛的蹤跡,又或是搭上了特斯拉計程車親身體驗一下特斯拉的魅力。看著這波熱潮襲來,多數民眾在狂熱之餘,往往因為以下三種原因而打消念頭:
1. 電池續航力是否足夠? 會不會受困荒郊野外?
2. 充電站太少,而且充電時間太長
3. 電池壽命可信嗎? 只要電池一壞整台車就報銷了?
想必內心深處的你還是十分手癢想要買 Tesla吧!雖然網路上針對特斯拉規格性能的介紹已經琳瑯滿目,但接下來我們將從特斯拉車主的駕駛實測經驗與駕乘數據引領你進入一份非常具深度的科學報導,從而給予你不同視角下的特斯拉知識。
電動車的續航力真的好嗎?
首先是續航力的問題。以特斯拉的 S75D 車型為例,S75D 車型使用一組 75 度的鋰電池,實際可使用電量 72.6 度。按官方公布 NEDC 可行駛 466 公里。按照特斯拉車主的實測經驗,平均電耗 217 Wh/公里,也就是平均單趟可行駛里程為 72.6*1,000/217=334.6 公里,雖然數字不及官方標準,但考量各自輪圈半徑不同、行駛路段難易程度不同等外在變因,這樣兩成的差距是可接受的。
你可能會想,那單趟 334 公里這個續航力是否足夠?根據交通部 106 年發布的自用小客車使用狀況調查報告顯示,自用客車使用目的以通勤(學)43.1% 與休閒 24.8% 合計超過七成所占比例最高,而對應單次平均行駛里程為 30.5 公里與 47.2 公里,單次行駛里程超過 100 公里以上的,比例分別只有 2.9% 與 12.4%。

民國 106 年國內自小客車使用狀況調查(資料來源:交通部)
從資料顯示,相較於原產地美國廣大的腹地,在臺灣這樣地狹人稠的地方,無疑是大大降低電動車續航力的問題門檻。
充電站的數量足夠嗎?
據調查,充電站分級以及普及率,往往是讓消費者最望之卻步的關鍵點,接下來將對目前的三種充電等級做介紹,由慢到快分別是:家用充電、專用充電與特用充電。
家用充電就像是旅充,使用隨身攜帶的充電器接上家用 110 V 或 220 V 充電,但受限於電流大小,以 110 V/5~10 A 來做計算,每小時充電量僅為 0.6~1.1 度電,意即可行駛旅程約 2.8~5.5 公里。此外如考量到戶外、公共場所插頭找尋不易、停車位置問題、旅充線長問題,這個方式目前實際效益相當低,不切實際,所以我的經驗是你可以把這個充電方式直接排除。
往上一級是專用充電,這是專門為了電動車建置的充電設施,包含建置在自家用的充電樁也屬於此類型,Tesla 稱這級的充電為目的地充電。專用充電一般使用 220 V 電源,其電流在 32~72 A 不等,每小時充電量為 7.0~15.8 度電,意即可行駛旅程約35.0~79.0 公里,算是真正會使用到、且也較普及的充電設施。
除了你家中的充電樁之外,專用充電輔助你的方法是旅程到了某一個主要停留點(即目的地)時的電流補充,舉凡購物中心、大賣場、旅遊景點、飯店等。目前臺灣公共停車場設置 193 座充電車位,數量很少,反而車商自行推廣力道大速度快,以 Tesla 為例,就有 262 站(約 600 座充電車位)目的地充電站。現在還有 APP 可以尋找充電站地點,分布已經夠普及,不像你心中想的好像數量很少。
最緊急的狀況則用特用充電,這是使用更高電流電壓的超快速充電系統,Tesla 稱之為 Super-Charger。使用 380 V 以上的電壓進行充電,充電功率視電池狀況最高可以達每小時 100 度電甚至更高。保時捷的 800 V 快充系統也屬於此。由於充電電壓與電流皆較前兩級高不少,因此不是廣泛會建置的充電設施。
電動車的電池容易壞?
最後,很多人會擔心電動車最關鍵零件—也就是鋰電池的壽命,因為不像汽油車,電動車的電池壞了,基本上整台車就報廢了。
一般而言,常規的鋰電池壽命至少需要滿足 1,000 次的深度充放電測試後,還能維持80% 的容量。簡單以單次續航力 334 公里來計算,經過 1,000*(334+334*0.8)/2=300,600 公里的行駛後,續航力會降至 334*0.8=267 公里。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計算是以深度充放電,也就是 100%→0%→100%→0%(100%DOD,Depth Of Discharge)循環為假設前提。實際上深度充放電對於電池壽命是最嚴苛的充放電測試標準,正常使用下你不可能常常用到完全沒電,這樣真的就要叫拖車了。
掌握 80/20 法則,充不高過 80%、放電不低於 20% 原則,不做深度充放電,可以大幅延長鋰電池壽命
事實上,電動車推翻了汽油車的底層邏輯。汽油車的發展是一種代步工具取代你的腳,但電動車的發展是由數位驅動串連起的體驗型高效率移動。
早在 2014 年,特斯拉就宣布開放旗下所有電動車的相關專利,包含 700 項專利及未來專利,以利最大化電動車產業的發展。
也確實從當今的發展時局下,不難看出未來趨勢包含,電動車在續航力及能量密度上的表現是其他新能源汽車所無法達到的、汽車製造業將轉型為更著重駕乘體驗品質的汽車服務業,更進一步電動車的普及將激發舊有電網朝智慧電網轉型進而發展出更高效率的能源使用模式。
註:本文由綠學院綠色帶路人的心底話專欄的文章《Tesla車主第一手報導!特斯拉道路實測一年報告大公開》重新編寫而成
(本文經合作夥伴 綠學院 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途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