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 美國之音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美中稀土竞争进入新阶段?〉,首圖來源:維基百科。)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由於中美貿易戰,中國開始限制稀土出口,稀土戰因此啟動,直至今年 7 月,中國出口稀土香比去年減少近 7 成,但「稀土金屬」是許多國家在軍事、高科技產業如半導體都高度仰賴的關鍵原料。

根據 2018 年歐盟的研究報告指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礦生產國,也是最大的稀土礦出口國,約佔全球出口總額的 95%。雖然 2019 年日本新發現 1,600 噸稀土,但在開採與加工上都遇上困難。

美國稀土龍頭——MP 公司執行長歐華森(Michael Rosenthal) 也說,「只要中國想要……,他們隨時可以癱瘓全世界的稀土市場!」

究竟為何美國也擁有豐富稀土礦,國內稀土礦源也夠自用 100 年,如今卻會受制於中國,成為一大弱點?川普想要重振排除中國,以美國為中心的稀土供應鏈,會遇上什麼困難?(責任編輯:藍立晴)

在美國仍然主宰稀土產業鏈的時代,僅加州芒廷帕斯(Mountain Pass)礦一地,就滿足了全球一半以上的稀土需求。曾貴為世界最大稀礦的芒廷帕斯如今早已風光不再,由於美國現已沒有加工能力,這一僅存的唯一的稀土礦每年開採出的礦石也要先運到中國,提煉成化合物和產品後再回銷到美國。

為了結束對中國稀土的依賴,重振稀土加工能力,美國最近(11 月 17 日)宣布撥款近 1300 萬美元,資助三家公司籌建稀土設施。美國國防部在去(2019)年年底獲得授權,直接投資分離稀土產能。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曼哈頓計劃製造出第一顆原子彈以來,美國軍方對商業規模稀土生產首次進行金融投資。

美國本土稀土礦源夠自用 100 年,但卻「無加工能力」

在全球已探明的稀土資源礦藏中,中國雖然是已知儲量最多的國家,但稀土並不稀少。美國地質調查局在其 2020 年度報告中說,目前世界上有近 20 個國家都在開採稀土,其中包括美國、澳大利亞、緬甸等,報告稱這些最初被認為稀有的元素在「地殼中相對豐富」。

僅美國本土的稀土礦源就足夠美國用 100 年。專家們指出,中國之所以可以主導國際稀土供應鍊是因為,目前幾乎只有中國具備有稀土提純精煉、轉化為珍貴礦物質、磁粉及其他高價值產品的能力。

中國完全主宰稀土加工

美國外交政策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費利克斯·張(Felix K. Chang)說:「稀土生產需要兩個步驟,首先是開採,然後是加工。而加工一直是差距所在,中國通過加工這一環節來主宰稀土生產的。

「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科技與國家安全項目高級研究員馬丁·拉塞爾(Martijn Rasser)說,美國目前也在開採稀土,但只能做到選礦,在稀土元素生產最終產品上還是要依賴中國的生產能力。

他說:「中國現在雖然也支配著稀土開採,但這並不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因為世界很多地方都有很多礦藏,癥結在於加工能力,而這一環節上基本上完全由中國掌控。

美國如何一步步痛失主導地位?

1949 年,三位美國地質學家在芒廷帕斯偶然發現了一種放射性很強的礦石樣本,其中近乎神奇的元素因具有可以改變金屬材料性能的特徵而不斷催生一個個新興產業,最終成為當今前沿高科技應用領域不可或缺的核心元素。

在此後的長達半個多世紀的稀土產業史上,美國的「鉬業公司(MoIycorp)」和「麥格昆磁(Magnequench)」等稀土公司曾主宰了從開採、選礦到提純精煉的整個產業鏈,從彩色電視顯像熒光粉中的銪、到美國巡航導彈中的永磁及 F-117 隱形轟炸機的隱形塗層等都曾來自這兩家公司。

延伸閱讀:一架 F35 上有高達 414 公斤的稀土元素,美軍的命脈掌握在中國手上?

然而,令觀察人士感嘆的是,如今這兩家公司一家在中國的衝擊下已經倒閉,另一家被中國收購。

1995 年,一家鮮為人知的投資公司 Sextant Group 聯合兩家中國企業——中科三環和中國有色金屬進出口公司對麥格昆磁發起了要約收購。

美國可以基於國家安全考慮而阻止這一收購,但當年的克林頓政府和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都稱沒有發現有「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中資收購麥格昆磁會可能對美國國家安全構成風險。

如今這家曾令美國稀土業為之驕傲的企業早已在 2000 年搬到了中國,麥格昆磁也已改名為「麥格昆磁天津」。原本是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擁有的磁粉和磁體技術現已歸中國所有,美國痛失稀土深加工產業鏈上的一顆明珠。

美國稀土業的衰落還遠不止於此。

上個世紀末,中國開始迅速控制國際稀土市場

美國地質調查局的資料顯示,中國在上個世紀末開始迅速控制國際稀土市場。中國在 90 年代中期的稀土開採量約為美國的兩倍,但短短 5 年之後,到了 2000 年,中國的開採量已是美國的 14 倍。

在已牢牢掌控國際市場稀土價格之後,中國從 2015 年初開始取消稀土配額和實行了多年的出口關稅,國際市場稀土價格隨之應聲暴跌。

美國僅存的主要稀土公司、芒廷帕斯的營運商「鉬業公司(MoIycorp)」在此衝擊之下陷入了資金周轉困境,於當年宣布破產。至此,美國幾乎喪失了全部的稀土生產能力。

美國欲重振供應鏈,總統到國會議員全出動

自從中國 2010 年在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主權糾紛中用限制稀土出口手段來制裁日本以來,美國各界開始高度重視有關稀土對中國過度依賴的問題。

延伸閱讀:中國曾對日本禁運稀土!用這案例帶你了解稀土制裁為何是「七傷拳」

美國總統川普曾在今年 9 月頒布一項行政令,宣布稀土對外國敵對者的過度依賴已構成國家緊急狀況,下令加快礦山開發。該行政令要求內政部長與其他政府部門的主管對這一依賴性展開調查,並通過簡化加快新礦場審批程序和動用《國防生產法》等措施建立起國內關鍵性礦物供應鏈。

此外,一些美國國會議員正在努力以立法的方式降低和結束對中國稀土的依賴。共和黨籍德克薩斯州聯邦眾議員古登(Lance Gooden)和民主黨籍德克薩斯州聯邦眾議員岡薩雷斯(Vicente Gonzalez)曾在 9 月初提出《收回美國稀土法案》 (Reclaiming American Rare Earths Act),該議案與共和黨籍聯邦參議員克魯茲(Ted Cruz)早些時候提出的類似議案都要求對美國稀土產業提供減稅優惠,資助稀土實驗項目。

排除中國!美國聯合日本、澳洲等國重建稀土供應鏈

目前美國目前正在聯合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重建一條獨立於中國之外的稀土供應的產業鏈。今年 7 月, 美國國防部提供資金,資助澳大利亞的大型稀土企業萊納斯(Lynas)將與美國藍線公司(Blue Line)合作,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建設稀土加工工廠。

延伸閱讀:【澳洲是稀土產量第二大國】美日澳 3 國組「稀土聯盟」,中國地位即將被挑戰?

此外,芒廷帕斯雖早已今非昔比,但美國目前仍對這一加州莫哈韋沙漠中的礦場寄予厚望。在美國國防部最近給予三家公司的撥款中,芒廷帕斯的營運商 MP 材料公司(MP Materials)獲得了最大一筆、約 960 萬美元的資助。

TO 編按:美國稀土礦商、MP 公司執行長歐華森(Michael Rosenthal)去(2019)接受媒體《今周刊》專訪時表示,美國正積極重新打造稀土產業鏈,並樂見和台灣企業,如鴻海等合作。

重建「沒有中國」的稀土供應鏈不容易,環保是個大挑戰

在另一方面,公開資料顯示,即使芒廷帕斯有一天能重拾往日,中國也會有公司隨之受益。中國的稀土製造商盛和資源控股公司擁有 MP 材料公司不到 10% 的股份。

路透社曾在今年 5 月援引知情人士提供的消息報導說,美國國防部曾一度撤銷了其資助兩個稀土礦加工項目的決定,因為其中一個項目與中國的關係存在爭議。

觀察人士指出,從零開始建立一個不依賴中國的稀土供應鏈可謂是一項艱鉅任務,其中包括稀土加工處理過程中會排放有毒物質,可能會造成嚴重污染的問題。

美國非政府組織「國家安全公民聯盟」的一項研究顯示,較美國仍主導稀土業的時代,目前美國的各種法規已經大量增加,很多聯邦土地也已不准再開採。該組織的名譽主席、美國情報官員協會(Association for Intelligence Officers)薩克斯頓博士說,目前最大障礙之一是環保方面的挑戰。

他說:「我們可以開採,但是我們無法加工,因為有幾個問題,其中之一是有毒廢棄物問題。我們需要克服來自環保組織和政府機構的阻力。」

薩克斯頓博士說,根據目前的審批程序,獲得一座新的礦山的開采和加工許可需要多達 7 到 10 年的時間。

(本文經 美國之音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美中稀土竞争进入新阶段?〉,首圖來源:維基百科。)

延伸閱讀

中國抓到把柄了!美國課稅避開珍貴金屬「稀土」,完美披露美國供應鏈痛點
【中美貿易戰】日本新發現的 1,600 萬噸稀土,弱化中國的稀土市場地位?
【中美貿易戰】美稀土龍頭 CEO 低調訪臺,「稀土禁運」川普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