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可說是台灣年輕人「遙不可及」的夢想;但除了台灣,其實美國年輕人也面臨買房困境。但不同於台灣的高房價,根據外媒《CNBC》的報導,美國年輕人的買房痛點是「學貸」;此外,新冠疫情加劇了美國年輕人的買房困境。

學貸是美國年輕人的痛

城市研究所(Urban Institute)的 2018 年千禧世代房屋所有權報告顯示,千禧世代(在 1980 到 1990 年間出生)的美國年輕人,擁有房子的比例比其他世代低了 8%,而且買房的時間也比其他世代晚。此外,就算房貸利率創下新低,也有愈來愈多的美國年輕人選擇住家裡。

學貸是許多美國年輕人的重擔。根據 Pew 研究中心的數據,從 1998 年到 2016 年,有學貸的家庭數量增加了一倍;而千禧世代的學貸中位數為 1.9 萬美元(約新台幣 57 萬元),高於 X 世代(在 1965 到 1980 年間出生)的 1.28 萬美元(約新台幣 38.4 萬元)。城市研究所發現,學貸只要增加 1%,就會大幅降低買房的可能性。學貸增加,年輕人的買房難度也增加。

想住大城市?先檢查一下荷包夠不夠

除了房貸,千禧世代也傾向選擇紐約、舊金山等大城市居住,爭取職涯發展的機會。城市研究所發現,以 18 到 34 歲為主的家庭中,有 30% 的薪水必須用於支付租金。新冠疫情讓許多企業採取遠端工作措施,許多知識型工作者搬離大城市,雖然大城市的房租因此下降,卻也推升了郊區的房價。此外,新冠疫情也推高失業率,加劇年輕的人財務困境。

但學貸可能只是表面的原因,世代分配不均才是年輕人難以買房的根本。面對高漲的房價、低落的薪水與沉重的債務,年輕的人居住問題真的難解。

參考資料

CNBC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Pxhere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陸地住不起乾脆住河上!倫敦高房價催生的產物:船屋上的「水居族」
「衰退」是 2019 年的矽谷寫照:裁員潮、房價下跌、拋售科技股票
【房價重壓惡夢】一個床位超過 3 萬元,共享住宿成美國「蟻族」在夢想道路下的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