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連醫療、資通訊、物聯網,臺灣產學跨界大合作共創新技術商機

圖說:2020 法人鏈結產學合作成功發表會,催化學界研究成果的產業化,也推動技術創新。Credit: TechOrange。

後疫情時代「精準健康產業」正夯!全球首創、一顆小小的吞服型智慧膠囊,就能即時監測加護病房常見的併發症「腹內高壓」,有效降低致死率;外型像驗孕棒的快篩試片,能在六分鐘內檢測出牙周致病菌的存在;透過穿戴式心臟搏動生理量測系統,能在關鍵時刻察覺心臟病發病前的早期徵兆,把握搶救黃金期。上述吸睛科研亮點,皆是今年科技部「法人鏈結產學合作計畫」的成果,此計畫成軍六年來,已挹注產學收益逾十億元,不僅催化學界研究成果的產業化,也推動了國家技術創新,耀眼世界舞台。

這場由科技部領軍,跨部會、跨領域的「法人鏈結產學合作成果發表會」,4 日在松山文創園區舉行,串聯「法人鏈結產學合作計畫」、「科學園區生醫創新聚落整合推動計畫」、「新型態產學研鏈結計畫-價創計畫」,共同展出超過 50 件透過法人加值的產學合作成功案例,技術領域涵蓋資通訊、智慧機械、精準健康、商管、綠能科技、新農業、鏈結新創等。

 

跨部會法人接力加值學界科研

圖說:科技部專門委員江增彬指出,科技部將整合法人,在疫情艱困時期扮演產學銜接的角色。Credit: TechOrange。

臺灣在各領域有不少隱形冠軍,除了學界強大的科研硬底子之外,科技部主導、串連跨部會不同領域專家法人加值,亦是臺灣產業能領先國際的重要因素。

科技部專門委員江增彬指出:「這個計畫自民國 104 年實施至今,累計完成 266 件輔導案源,促成業界投入近十億元,培育人才 2,812 人次,今年整合 13 家法人共同推動 58 件成功合作案例」。他表示,科技部期望透過整合法人的力量,在疫情艱困時期扮演產學銜接的角色,帶動國內產業升級與轉型,讓業者創造更大的經濟價值,使學界成為推動產業轉型的助益。

鏈結產學,學研成果落實產業化

「預防勝於治療」是國人普遍都有的預防醫學概念,但如何做到「預防」的效果,卻是一大學問。以加護病房常見的併發症「腹內高壓」為例,其實此病並不難治療,但因加護病房重症專責醫師工作負擔重、人力不足,導致醫師無法即時診斷出腹內高壓給予治療,造成該症致死率近六成。

圖說:長庚醫院廖建宏醫師暨長庚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團隊的「近端監測吞服型無感式科技系統」研發全世界最小、最即時且無線的壓力偵測智慧膠囊,口服入消化道後,即可即時監控、及早發現問題。Credit: TechOrange。

此次績優案源–長庚醫院廖建宏醫師暨長庚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團隊的「近端監測吞服型無感式科技系統」,創新研發全世界最小、最即時且無線的壓力偵測智慧膠囊,口服入消化道後,即可監控和預防;由工研院提供製造、法規、整合測試等協助、加值後,有機會創造每年 12 億美元的市場,未來結合醫療與資通訊、物聯網等科技,醫病可以遠距互動,打造數位醫療生態圈,成為此次成果展最大亮點。

圖說:成功大學教授吳炳慶開發「牙周病菌即時靈敏檢測平台」,有效預防系統性疾病。Credit: TechOrange。

同樣也是「預防」的概念,國人牙周病居冠亞洲,現階段牙周病檢測以侵入性治療為主,透過法人鏈結計畫,成功大學教授吳炳慶開發「牙周病菌即時靈敏檢測平台」,使用快篩試片就能快速簡單地幫助牙醫及時判斷患者牙齦是否有牙周致病菌存在,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研究顯示,牙周病治療可以有效預防某些系統性疾病,對國人健康而言可謂一大福音。

圖說:慈濟科技大學副教授林祝君所開發的「輸液止逆裝置」,符合醫院臨床需要,界利用流體動力學原理研發出小體積、可拆式、低成本的止逆裝置。Credit: TechOrange。

另一個相當實用的績優案源,是由慈濟科技大學研發長林祝君所開發的「輸液止逆裝置」在醫院裡,靜脈回血無時無刻都在上演,護理人員疲於奔命卻苦無解決之道,學界利用流體動力學原理,成功研發出小體積、可拆式、低成本的止逆裝置,甚至進一步發展至二代設計,更貼近臨床需要。

生技醫療結合新科技的大健康產業鏈蔚為趨勢,根據智庫預測,到了 2025 年,全球精準健康市場規模可望達到 5,847 億美元發表會當天亦有許多投入精準健康的團隊分享其技術特點與研發的歷程,展現法人加值後的計畫成果,包括成功大學「免疫分析法螢光快篩系統開發」、中興大學「皮下組織奈米金電極試片開發計畫」、長庚大學「癌症試劑商品化及檢測模組平台開發」等案源。

圖說:海洋大學呂明偉教授開發口服傳遞系統,透過性別控制基因片段,提升經濟魚種的魚苗存活率。Credit: TechOrange。

同樣獲得績優案源肯定的,還有海洋大學呂明偉教授以「Lipoplex口服傳遞平台」,提升高價值的經濟魚種育成率透過抑制病毒感染,在魚苗成長至有足夠免疫力時期前,例如石斑魚、金目鱸,Lipoplex口服傳遞平台能大幅提升魚苗存活率。此案能應用於不同水產養殖物種,還透過法人協助衍生新創事業,目前已成功媒合商機與國際布局,進軍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等東南亞市場,法人鏈結創造多贏。

進軍國際市場,法人鏈結創造多贏

國內學界研發能量充沛,但在加速新應用落地、技術商業化及進軍國際舞台等方面,有賴法人鏈結來加添柴火。

科技部法人鏈結計畫,自推動計畫以來,已共同推動多件產學合作成功案例。透過工研院、國研院、國衛院、商研院、農科院、設研院、資策會、金屬中心、車輛中心、塑膠中心、精機中心、生產力中心、紡織所等 13 家研究機構,銜接上游學術研究與下游產業廠商,整合產學能量,鏈結國內大專院校的科研實力,媒合彼此需求,將研發成果商品化、產業化,甚至新創,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綜效,為國內經濟挹注產值,組成堅強的科技生態鏈,將台灣優秀的科研技術推向國際舞台。

你可能有興趣

【結合 5G 的育成基地】市議會變身創業聚落,六大產業發展主軸助新創進軍國際
【今年只有台灣辦得到!】亞洲創新創業嘉年華隆重開幕,532 家團隊參展創歷史新高
◊ 【創業不是賭博】AppWorks 3 位傑出校友分享「撞牆期」血淚史,教會你管理新創公司現金流!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