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中逃命潮來了?】中國製成本愈來愈貴,蘋果供應鏈大廠紛轉移

圖片來源:鴻海科技

上周,鴻海因應蘋果要求,決定將部分 iPad、MacBook 組裝線自中國轉移到越南,以減少美中貿易戰的衝擊,預計在明年上半年開藉由在越南投產,轉投資子公司。

鴻海也已經斥資 2.7 億美元、約新台幣 77 億元,成立新公司 FuKang Technology Company limited,為越南擴充產能做準備,新的生產基地將落腳越南北江。

延伸閱讀:《路透》:鴻海 iPad、MacBook 生產線移往越南,明年上半年投產

彭博社指出,全球科技供應鏈轉移出中國已經是趨勢,即便拜登上任後也不會趨緩。「印度、越南及其他東南亞國家正在透過降低各方面成本、加強其基礎設施以吸引各國製造商進廠。」Dan Wang 分析師表示。隨著中美貿易戰的延燒,許多製造商近年都陸續繞過中國,避免直接從中國進口貨物,以免被收取大筆關稅。

除了將工廠從中國遷出到越南等地,美國本地也沒閒著。

蘋果公司也試圖想說服政府透過減稅來支持美國本地製造的半導體晶圓,尤其是當台積電確定在美國亞利桑那州設廠後。台積電是蘋果手機晶片的主要供應商,雖然美國亞利桑那州設的廠並非最頂尖的技術廠,但至少已經可以開始為當地的小客戶提供服務。

和碩(Pegatron)執行長廖賜政也於本月(11)正式宣佈,將規劃美國設廠計畫,原因是要因應客戶的需求:「當地供應」(JIT;just in time)。除此之外,電子五哥之一的緯創(Wistron Corp.)也再次宣示,正評估地點在美設廠,已經正在挑選地點。

緯創明年開始將有一半產線不在中國

台灣蘋果代工製造商緯創資通在月初就宣布了計畫提高墨西哥和台灣產線產能,並購買了威騰電子(Western Digital)位於馬來西亞的工廠。緯創董事長林憲銘也曾經於 3 月表示,2021 年緯創有高達一半的產能都會在中國以外。

其他公司也正在默默轉移訂單與供應鏈當中

除了蘋果供應鏈的轉移,川普對中國打的關稅也讓許多其他的國際企業重新思考營運策略。日本任天堂(Nintendo)已經決定將部分 Switch 遊戲機的訂單交給鴻海旗下的夏普(SHARP)於馬來西亞的工廠製造。Google 也向鴻海美國威州廠下訂單替 Google 組裝伺服器所需的關鍵零件。

蘋果公司大舉要求其全球供應鏈來源多元化的同時,中國也同步在加深與本土代工廠的聯繫,以服務國內市場。今年,中國立訊科技就收購了緯創資通在中國的 iPhone 工廠。知情人士更表示:比亞迪電子(BYD Electronic)也正在與富士康和仁寶(Compal)分拆 iPad 訂單。

面對全球各大廠遷廠動作頻頻,富士康則淡定表示:中國花了30年建立巨大的製造業供應鏈,不太可能短短幾年間就被其他國家趕上,至少在未來五年內,中國仍然會是全球的電子供應製造第一大國。

(參考資料:bloomberg

你可能會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