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當漫威宇宙開始拓展並涉及到關於量子力學、時空旅行和太空探索等超出一般人認知所能及的領域時,劇組找到了克利福德.約翰遜(Clifford Johnson),請他擔任科學顧問。而他也成功地為這些瘋狂的劇情設定找到科學根據、建立規則,把所有看似不可能的科幻情節找到與現實理論的連結。
約翰遜是一位南加州大學的物理學和天文學教授,他耗費了人生的大半時間研究物理學中最令人費解的現象,包含:黑洞的本質、宇宙的起源。甚至寫了一本關於宇宙的科幻小說——《對話》。

有別於在任何事物上都講求科學根據、實事求是的科學家,約翰遜並不排斥任何用物理學來包裝的誇張現象,也樂見這些偏離軌道的想像成形。「我稱之為漫威科學(Marvel science)。」約翰遜曾經表示,「當然這不是真正的科學,但是也是基於真實世界中的現象與理論去做發展的。」
成就漫威電影中現象背後的功臣
在《雷神索爾 3:諸神黃昏》中,約翰遜向劇組提出了關於蟲洞的建議「我建議每個蟲洞都應該有不同的特徵和外觀,並且它們的外觀會取決於每個蟲洞末端的天體物件。」此外,雷神索爾的雷神之槌由「垂死之星的核心」所鍛造的劇情設定,也是由約翰遜的提議而來。
在《鋼鐵人》漫畫中,主角的設定是一位科學家,這個人設讓他獨來獨往且為所欲為,還能獨自完成各式各樣的發明。「事實上,科學研發是一個需要多個領域、多種人才一起協作才能完成的工作,因此我也提議改變漫畫中史塔克過於萬能的人物設定。」約翰遜說道。而或許劇組確實在威爾遜的影響之下採用了相關建議,在《復仇者聯盟 3:無限之戰》電影中,才能看到舒莉(Shuri )一起幫忙拯救幻視(Vision)的劇情。
科學顧問的工作並不如外界想像中酷炫又高尚
然而,並非每一次,科學顧問都能為電影發明出一套嶄新的超現實科學設定,有時電影找來科學顧問,僅僅是需要一個新穎的酷炫名詞,或是想了解某些科學定理是否能套用在劇情當中。更多的時候,約翰遜這些科學顧問的工作就是在腳本上盡可能的寫下建議和筆記,並不會參與整個電影的製作。
雖然科學顧問的工作,常常只是針對腳本作出前期的建議,但光是這樣就足以對整個劇情細節造成影響。「在《卡特特工:第二季》當中,我在霍華.史塔克的實驗室黑板上放滿了真正的週期方程式,我想有些喜歡公式的人會對這個場景有興趣。」約翰遜說。
約翰遜認為,科學屬於每個人,而科學家在幕後做的這些工作所賦予科學的意義,其實就是讓科學能夠更融入人們的生活當中,若能融入主流文化中更好。或許會遭受其他科學家的批評或不解,但約翰遜始終認為大眾流行文化,才是最應該融入科學,引起民眾興趣的最佳切入點。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參考資料:IndieWire、WIRED ,首圖來源:unsplash)
你可能會有興趣
- 【漫威從破產到 11 年霸業】沒有這位漫畫迷總裁,就沒有《復仇者聯盟》
- 漫威之父 Stan Lee 離世!謝謝你留給世界的無盡夢想和歡笑
- 【這局我布了 10 年】漫威如何用 18 部電影鋪陳《復仇者聯盟 3:無限之戰》的絕世經典
- 懂物理的再來看:為什麼鋼鐵人在《復仇者聯盟》拔不起索爾的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