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mobileLogo
  • 最新文章
  • 雲端運算
    • 人工智慧
    • 雲端服務
    • 數位轉型應用
    • 資訊安全
    • 資訊科技
  • 未來生活
    • 電動車
    • 智慧城市
    • 新零售
    • 數位金融
    • 數位行銷
  • 通訊科技
    • 5G/6G
    • 太空
    • 低軌道衛星
    • 電信通訊
    • 新科技
  • 供應鏈
    • 智慧製造
    • 半導體
    • 能源創新
    • ESG
    • IoT
  • Web 3.0
    • 元宇宙
    • 區塊鏈
    • 虛擬貨幣
    • NFT
  • 主題特展
    • 2022 高薪職涯攻略
    • 2022 智慧大工廠趨勢
科技動態

【絕對不只我眼盲】換 logo 之後,Google 開始承受前所未有的惡評與吐槽

品玩 PINGWEST品玩 PINGWEST2020-11-18
Share

(本文經合作夥伴品玩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不光用戶吐槽,谷歌這套新logo讓員工也吵翻了天〉。)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新聞】品牌的視覺 logo 改造並非罕事,企業確實需要跟著時代需求以及視覺習慣變化做調整,例如: Apple 就曾經將手機內建的 logo全部改為扁平化風格、國內電商平台 pinkoi 也在幾年前為了讓品牌形象更中性,改造了一次整體視覺,這次則輪到前陣子剛將新品牌視覺上線的 Google。

Google 這次大刀闊斧的為系列產品做出的視覺改造引起了極高的(負面)討論度,一起來看看民眾、設計師以及,Google內部員工怎麼說?(責任編輯:郭俐伶)

Google 前陣子對旗下的相關產品 logo 做了一次重新設計(redesign)。

包括主要對一般民眾的 Gmail、地圖、日曆、Drive 等產品,以及辦公系列 G Suite(現在改名為 Google Workplace),logo 現已按照 Google 品牌的標準色進行了重新設計,並已交付上線。

上面一排是舊 Logo,下面一排是新 Logo:

編按:頭好痛

換 logo 之後,Google 開始承受前所未有的惡評與吐槽

Google 歷來有著產品團隊「養蠱」的歷史,過去也因為關閉 Inbox 之類備受喜愛的產品而遭到使用者攻擊。不過,這套新 logo 在社會上和公司內部的風評之差,達到了前所未見的程度。 

大量使用者在社交平台上發表不滿情緒。很多人抨擊這套 logo 的辨識度太低,流覽器開了多個標籤的時候,要花更多時間才能找到正確的標籤,進入對應的產品:

你正忙著。你需要快速找到一封電子郵件。(下面兩個設計)哪個更好?這套新標誌的使用者體驗很差。

一個統計 Google 殺死了哪些產品的著名網站 Killed by google,在它的官方推特上也發了下面這張梗圖,表示大家實際看到的 logo,和Google以為大家看到的可能不太一樣:

Google以為自己把品牌四色嵌套到 logo 上,但實際上用戶看到的是一堆顏色相同,樣式近似,難以分辨的圖示

Killd by google 還點評說:「Twitter 上有個 Google 員工說這些顏色是(品牌的)支柱。我明白。這挺藝術,挺酷的,你們也完成了設計 brief 的要求。但我仍然認為,這些 logo 缺乏人性化,不是為了效率,也不是為了用戶而設計的。」

設計糟到連內部員工都沒法幫自家公司說話

有意見的不止這些社交網路上的使用者——就連 Google 員工也對這套新 logo 怨聲載道。有 Google 員工就表示,在公司的內網梗圖網站上,有人發了一張在網上流傳的關於新 logo 難以辨識的梗圖,配以一段文字,表示公司應該對這次 logo 設計做一次 post-mortem。

這條帖文在內網獲得了超高讚數。

Post-mortem 字面翻譯是屍體解剖,在科技行業的意思是對失敗的產品、專案、商業行為和操作進行事後複盤。也就是說,有相當多的 Google 員工認為這次的 logo 設計是失敗,或者至少是不盡如人意的。

Google 內部員工也表示,這套新的 logo很毀直覺,就是你沒辦法一眼看出是哪個 app 了。

用戶也有同樣想法。Twitter 網友 @JosVrbk 寫道:

「嘿 Google,如果你們組織可以帶孩子上班了話,請別讓他們亂跑到 Gmail/日曆/地圖的圖示設計團隊了。它們已經成為一團由顏色和形狀所組成的無法識別的混亂了。」

從使用者體驗角度來談這套新的 logo 視覺設計

有人認為,對於那些有視覺障礙的使用者來說,這套 logo 非常反人類。
Twitter 網友 @gieger 做了一個簡單的測試,對五個新舊 logo 進行模糊處理。這樣能夠很明顯地看出,新 logo 彼此之間的相似度實在太高了,實在不是個很高明、很有包容性的設計。

網友試著把新舊版 logo 進行模糊處理但不只是視覺模糊的使用者,其實普遍視覺正常的用戶在一般使用場景下,也就是在流覽器開上十來個分頁之後,掃過這些分頁的小尺寸依然會有同樣的問題。

如果圖示之間的區別足夠明顯,使用者能夠更快地找到自己需要的標籤。而現在,我們需要更加仔細地查看每一個標籤的形狀,思考一下,才能確定這是不是自己需要的Google 產品。因為這些圖示的顏色都是完全一樣的,而且 Google 經典 logo 上有的顏色,這些圖示全都占齊了,只是在形狀上有微弱的區別(都是由透明的四色線條組成的方形),非常不直觀。

事實上,使用者最經常跟這些圖示打交道的場景,都是在較小的尺寸下:瀏覽器分頁 或者手機的 app。一般來說,在小尺寸下,使用者對於顏色的識別度會比形狀更高,所以這套新 logo 容易造成混淆的情況。

之前的圖示在顏色和擬物性上有足夠的區別:Gmail 紅白相間,並且至少保留一絲的信封風格;文件 Docs 圖示是藍色,一看就是文檔的樣子;視訊會議 Google Meet 有攝像頭的圖示,加上藍綠色對話氣泡做底。

相比之下,新 logo 配色倒是實現了一致(相信這也是這次新設計的主要目標),但圖示相比於過去太過於抽象了。

有設計師用戶從專業角度指出,這套新 logo 更讓設計師感覺到被冒犯的地方,在於不同產品圖示的整體尺寸和線條粗細都不一樣,而且顏色太過於豐富。

科技媒體 TechCrunch 批評這套 logo 的文章還指出了一個設計上的問題:相同寬度不同顏色的線條在同樣的白底上,在人眼中的明顯程度是不一樣的。

而這些圖示都用了相同的配色,結果就是人眼在略過圖示的時候,會感覺每個圖示裡都存在一個更明顯的 L 型圓角,這些圓角對於人眼來說都會成為視覺線索,而當每個圖示裡都存在相似的線索,更容易令人混淆。

正如下面這位用戶所言:(Google這次的行為)就像是明明沒有壞,還非要修。

(本文經合作夥伴品玩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不光用戶吐槽,谷歌這套新logo讓員工也吵翻了天〉。)

想把 icon 換回來可以看這裡

Google 同色系 icon 讓你眼盲症大發?現在可以設定回舊版 icon 了!
【免費的最貴】Google 雲端相簿上限變成 15GB,校園帳號容量也從無限改成 5TB?
【Google 大神提醒你】Chrome 瀏覽器遭駭客零日攻擊,更新版本今日釋出
【IBM 執行長正式宣布全力拚轉型】切割 IT 部門後,營運重心轉移至雲端整合服務

好多公司資料庫都被惡意攻擊,擔心自己是下一個?
>>>【五道關鍵題,檢測企業資安成熟度】<<<

 

Share

  • Google
  • LOGO
  • VI
  • 使用者
  • 內部
  • 員工
  • 圖示
  • 推特
  • 產品
  • 直覺
  • 罵聲
  • 視覺
  • 設計
全新一週 Podcast
全新一週 Podcast
logo
  • About Us
  • 隱私條款
  • 聯絡我們
  • 合作專區
  • 活力徵才
  • 生活報橘
  • 公民報橘
  • HoozBook
Copyright © 2022 流線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logo
Now Reading
【絕對不只我眼盲】換 logo 之後,Google 開始承受前所未有的惡評與吐槽
3min read
  • 最新文章
  • 雲端運算
    • 人工智慧
    • 雲端服務
    • 數位轉型應用
    • 資訊安全
    • 資訊科技
  • 未來生活
    • 電動車
    • 智慧城市
    • 新零售
    • 數位金融
    • 數位行銷
  • 通訊科技
    • 5G/6G
    • 太空
    • 低軌道衛星
    • 電信通訊
    • 新科技
  • 供應鏈
    • 智慧製造
    • 半導體
    • 能源創新
    • ESG
    • IoT
  • Web 3.0
    • 元宇宙
    • 區塊鏈
    • 虛擬貨幣
    • NFT
  • 主題特展
    • 2022 高薪職涯攻略
    • 2022 智慧大工廠趨勢
0 %

logo

✕ Close
  • 徵才
  • 最新文章
  • 主題特展
    • 破解 2022 雲端 AI 最核心趨勢
    • 2022 高薪職涯攻略
    • 2022 智慧大工廠趨勢
  • 雲端運算
    • 人工智慧
    • 雲端服務
    • 數位轉型應用
    • 資訊安全
    • 資訊科技
  • 未來生活
    • 電動車
    • 智慧城市
    • 新零售
    • 數位金融
    • 數位行銷
  • 通訊科技
    • 5G/6G
    • 太空
    • 低軌道衛星
    • 電信通訊
    • 新科技
  • 供應鏈
    • 智慧製造
    • 半導體
    • 能源創新
    • ESG
    • IoT
  • Web 3.0
    • 元宇宙
    • 區塊鏈
    • 虛擬貨幣
    • NFT
  • 投資創新
    • 新投資
    • 新人才
    • 創業故事
  • 公共服務
    • 數位醫療
    • 線上學習
    • 數位政府與未來治理
    • 網路民主與公民
  • 品牌簡介
    • ABOUT US
    • 聯絡我們

logo

✕
  • 徵才
  • 最新文章
  • 主題特展
    • 破解 2022 雲端 AI 最核心趨勢
    • 2022 高薪職涯攻略
    • 2022 智慧大工廠趨勢
  • 雲端運算
    • 人工智慧
    • 雲端服務
    • 數位轉型應用
    • 資訊安全
    • 資訊科技
  • 未來生活
    • 電動車
    • 智慧城市
    • 新零售
    • 數位金融
    • 數位行銷
  • 通訊科技
    • 5G/6G
    • 太空
    • 低軌道衛星
    • 電信通訊
    • 新科技
  • 供應鏈
    • 智慧製造
    • 半導體
    • 能源創新
    • ESG
    • IoT
  • Web 3.0
    • 元宇宙
    • 區塊鏈
    • 虛擬貨幣
    • NFT
  • 投資創新
    • 新投資
    • 新人才
    • 創業故事
  • 公共服務
    • 數位醫療
    • 線上學習
    • 數位政府與未來治理
    • 網路民主與公民
  • 品牌簡介
    • ABOUT US
    • 聯絡我們

Latest Posts

【2023 智慧城市發展預測】7 位國際企業領導人:有 4 項智慧交通趨勢正在發生

資安專家警告:駭客已經盯上 ChatGPT,連不會 coding 的壞傢伙都能用它發動網路攻擊

為什麼台灣的半導體地位難以撼動?台積電案例告訴你,別被「雜訊」牽著鼻子走

【製造業必讀】盤點 2023 智慧製造 9 種 AI 創新應用,加速帶動商業模式轉型!

【5G 應用大浪潮】打造全 5G 部署賽事競技場!Nokia Arena 加速衝刺邁向虛實整合新世代

為提供您更好的網站服務,本網站會使用 Cookies 及其他相關技術優化用戶體驗,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上述聲明 了解隱私權政策
同意並關閉視窗
Manage consent

Privacy Overview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to improve your experience while you navigate through the website. Out of these, the cookies that are categorized as necessary are stored on your browser as they are essential for the working of basic functionalities of the website. We also use third-party cookies that help us analyze and understand how you use this website. These cookies will be stored in your browser only with your consent. You also have the option to opt-out of these cookies. But opting out of some of these cookies may affect your browsing experience.
Necessary
Always Enabled

Necessary cookies are absolutely essential for the website to function properly. These cookies ensure basic functionalities and security features of the website, anonymously.

CookieDurationDescription
cookielawinfo-checkbox-analytics11 monthsThis cookie is set by GDPR Cookie Consent plugin. The cookie is used to store the user consent for the cookies in the category "Analytics".
cookielawinfo-checkbox-functional11 monthsThe cookie is set by GDPR cookie consent to record the user consent for the cookies in the category "Functional".
cookielawinfo-checkbox-necessary11 monthsThis cookie is set by GDPR Cookie Consent plugin. The cookies is used to store the user consent for the cookies in the category "Necessary".
cookielawinfo-checkbox-others11 monthsThis cookie is set by GDPR Cookie Consent plugin. The cookie is used to store the user consent for the cookies in the category "Other.
cookielawinfo-checkbox-performance11 monthsThis cookie is set by GDPR Cookie Consent plugin. The cookie is used to store the user consent for the cookies in the category "Performance".
viewed_cookie_policy11 monthsThe cookie is set by the GDPR Cookie Consent plugin and is used to store whether or not user has consented to the use of cookies. It does not store any personal data.

Functional

Functional cookies help to perform certain functionalities like sharing the content of the website on social media platforms, collect feedbacks, and other third-party features.

Performance

Performance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and analyze the key performance indexes of the website which helps in delivering a better user experience for the visitors.

Analytics

Analytical cookies are used to understand how visitors interact with the website. These cookies help provide information on metrics the number of visitors, bounce rate, traffic source, etc.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cookies are used to provide visitors with relevant ads and marketing campaigns. These cookies track visitors across websites and collect information to provide customized ads.

Others

Other uncategorized cookies are those that are being analyzed and have not been classified into a category as yet.

SAVE & ACCE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