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儲存方案中,為何抽蓄水力發電輸給電池?

在科學家的努力下,太陽能、風能等再生能源的發電成本降低,現今太陽能的發電成本,比兩年前的估計還要低 20% 到 50%。然而,再生能源的發電並不穩定,因此如何在發電量降低的時候替補,成了再生能源發展的重要課題。

目前,產業界討論的方案大多是電池儲能或燃氣發電。其實抽蓄水力發電也是一種儲能方式,已被應用了幾十年,為何現在少被列入考量?

抽蓄水力發電的痛點,是能夠建造的地點不多

根據外媒《Tech Xplore》的報導,在上世紀的 60 到 80 年代,抽蓄水力發電被應用為燃煤發電與核電的補充。抽蓄水力發電的原理是,在離峰的時候先抽水到高處儲存;尖峰時,儲存的水就能用於水力發電,填補用電需求。

但抽蓄水力發電的痛點,在於能夠建造水壩的地點不多,而且對當地環境的影響重大。燃氣發電的優勢,就是建設地點的選擇較多,對當地環境的影響較小,而且建設的速度較快。

電池能夠立即供電,成本也低

但電池的優勢更大。澳洲的能源市場營運商計算,建造與運行電池的成本比燃氣機組低,而且接到指令後,電池能夠立即供電,速度比燃氣機組與抽蓄水力機組快。此外,電池的地點選擇彈性比燃氣機組更大。

Bob Brown 基金會也將抽蓄水力發電、燃氣發電與電池做了比較,測試哪個方案能夠最有效率地提供 1500 兆瓦的即時電力。根據研究,電池的成本最低。雖然 Bob Brown 基金會表示,用抽蓄水力發電能提供 12 個小時的電力,但實際上電網很少需要超過 4 小時的額外電力支援。

雖然抽蓄水力發電的穩定性高,供電時間也很長,但環境條件多,成本也較高,因此電池成為產業界積極開發的儲能方案。

參考資料

Tech Xplore》、《Bob Brown Foundation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Pixabay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風力發電會成為下一座護國神山嗎】2025 有望打造非核家園,臺灣離岸風電產業逐漸發光
在太陽能板塗上「鈣鈦礦」,發電效率有望提升到 40%!
【比爾蓋茲投資】使用貧鈾發電,「行進波反應爐」有望成為核電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