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股市經歷暴跌與暴漲,交易量大幅提升。根據券商 Citadel Securities 的統計,今年有 25% 的股票交易與散戶有關,高於 2019 年的 10%。此外,有許多交易發生在投資平台 Robinhood 中。
近日,Robinhood 因停止公開分享用戶的交易數據而引起軒然大波,管理階層目前正在重新考慮開放。外媒《Forbes》認為,若 Robinhood 的首要目標是客戶的最大利益,保持數據的私密性才是明智的選擇,因為能避免散戶受到對沖基金與羊群效應的影響。
原因一:避免成為高風險追逐者的場域,創造值得信賴的形象
《Forbes》文中提到,獨立網站 Robintrack.net 會使用 Robinhood 的數據,監測客戶所持有的股票,整理股價動量與交易量的資訊,而對沖基金(例如 Point72)就會使用這些資訊。
根據外媒《Business Insider》的報導,當 Robinhood 停止公開數據後,Point72 就開始尋找其他的「交易訊號」資訊來源。Robintrack.net 的老闆表示,除了 Point72,量子對沖基金 D.E. Shaw 也試圖搜刮網站內的數據。Point72 與 D.E. Shaw 等對沖基金都透過交易數據獲利。
《Forbes》認為,當 Robinhood 停止公開數據,保護使用者的交易資訊,就能創造一個值得信賴的形象,而不是高風險追隨者的場域。
原因二:避免散戶追逐熱門股而陷入風險
1906 年,統計學家 Francis Galton 爵士與達爾文(Charles Darwin)的表弟讓大約 800 人猜測一頭牛的重量,平均猜測數字是 1197 磅,與實際重量竟只差 0.01%。《人群的智慧》的 James Surowiecki 引用這個案例,指出龐大的多樣性群體,比個人或少數菁英更能解決問題、預測與決策。
投資也是同樣的道理。許多散戶會追逐熱門股票,但這不是好的投資策略。金融暨投資諮詢公司 The Motley Fool 的顧問 Ryan Downie 指出,自今年 4 月以來,Robinhood 用戶持有最多的股票,漲幅大多落後於市場。《Forbes》寫道,追逐熱門股的傾向,能解釋為何在 Robinhood 歡迎度高的股票的風險也高於平均。
Robinhood 成功吸引年輕人參與投資,但如果導致使用者虧損,進而失去對資本市場的信任,反而會適得其反。因此 Robinhood 轉而關注投資人的教育,讓散戶能透過更全面的角度看待市場,形成一個龐大的多樣性群體,而不是僅追隨少數的投資熱點。《Forbes》總結,散戶愈有能力,資本市場就會愈強大,最終對大家都有利。
參考資料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Robinhood 官網)
延伸閱讀
繼區塊鏈之後,「DeFi」成為加密貨幣的夯名詞!
鴻海 2024 年將以「固態電池」攻下電動車市場,郭董的汽車夢即將成真?
【堪稱天下第一大廠】開工半年內每月量產 3 萬片!台積六廠如何創造半導體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