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年度品牌活動 CONNECT 2020 正式上線!聚焦「智慧行銷」、「精準醫療」、「5G 新經濟」、「邊緣計算」4 大深度專題,邀您與百萬讀者共同關注疫後全球科技趨勢!
本文收錄於 「5G 新經濟」專題系列報導。
>>> 報名 CONNECT,獲取最新專題報導上線通知 <<<
2020 年,受到 COVID-19 影響,全球各行各業迎來前所未有的衝擊,在台灣,這家餐飲科技明星新創公司:iCHEF,卻反而迎來亮眼成長,他們在 2019、2020 年做對了什麼事?《TechOrange 科技報橘》(下稱《TO》)專訪 iCHEF 共同創辦人程開佑 Ken,共同揭開 iCHEF 的布局思維以及他眼中的 5G 餐飲科技未來。
隨著 5G 時代正式啟動,零售業正變得越來越「科技化」,消費者體驗變得比貨架上的商品更有價值,包括 AR、VR、MR 等影像相關的新應用將促成巨大商機,根據 Statista 的數據,光是「AR」就能在今年創造出 1981.7 億美元的價值,而 AR 等影像應用在包括餐飲業在內的零售體驗中,受到 4G 速度的限制,是尚未被完全開發的巨大潛力。
iCHEF 共同創辦人程開佑和《TO》從目前 iCHEF 在「數據」領域的布局,與我們共同描繪出 iCHEF 如何在因 5G 而使餐飲科技影像應用真正實現的未來,一步步打下基底。
iCHEF 從「POS 機變得更好用」概念出發,企業藍圖已「越做越大」
iCHEF 是一家成立於 2012 年的餐飲科技新創公司,創辦人們從「餐廳」起家,並以「把 POS 機變得更好用」做為概念發想開始創業。在 2016 年,iCHEF 宣布完成新台幣 1.68 億 A 輪募資,今年 9 月,該公司再宣布獲得 1.5 億元募資,並喊出要朝台股掛牌上市櫃(IPO)、全球合作店家數 9000 間的目標前進。
所謂的「POS 系統」(Point of Sale),中文名稱為「銷售時點情報系統」,是消費者於商家內消費時,一套能輔助店家/老闆完成交易結帳、庫存進銷存管理的一整套軟硬體工具,不同於收銀機,POS 的應用現在還可以延伸至統計顧客購買行為、會員管理與經營、發票稅務等,對創業開店者來說,一套好用的 POS 系統必不可少。
目前,iCHEF 全球餐廳客戶超過 8000 家,遍及台灣、香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雖然 iCHEF 的產品創業理念是「讓 POS 機更好用」,但現在這家明星餐飲科技新創公司,還提供了協助餐廳創業者更順利圓夢的「開店服務」,甚至創立了餐飲社群,讓餐廳老闆共同學習與成長。
餐廳業者也要懂「數據分析」,iCHEF 三面向助攻業者進擊
iCHEF 是怎麼一步步發揮「餐飲科技」的力量,又是如何協助中小型餐廳「無懼科技」,以「數據」讓開餐廳一步步變成一門更好的生意?程開佑將 iCHEF 提供的服務分為了三個面向:
(1) 增加餐廳現場效率:與 Facebook 合作「0 秒集點」如何讓消費者、餐廳業者雙贏?
程開佑先是和《TO》談到了 2019 年 iCHEF 和 Facebook 的合作的「0 秒集點」計畫。這項計畫解決了台灣集點文化的痛點:消費者集點卡總是不知道收去哪裡,或者忘了帶;餐廳業者也不能透過點數進一步得知消費者資訊,挖掘更多的商業價值。
透過與 Facebook 合作,不用在完成交易的當下就完成「集點」和「蒐集消費者資料」兩件事,iCHEF 的做法是,在消費者收到的收據底下簡單附上 QR Code,讓消費者「回家再掃描」就好。
「0 秒集點」計畫,不但將消費者集點的場域延伸(不再僅限於消費當場),消費者的點數也不怕再搞丟,對店家來說,則能順利蒐集到消費者的數據。「當下一次消費者再度進入店家時,只要報個電話號碼,店家馬上就能調閱出該名消費者的資料,加速現場人員的運作效率。」

iCHEF 與 Facebook 共同開發出由台灣而生、完全整合 Facebook 集點功能的 POS 系統,期盼透過科技解決「集點」的痛點。
(2) 掌握餐廳營運狀況:iCHEF 打造「飛碟 1 號」!數據分析這件事,不再是大型餐廳業者的專利
而為了因應餐廳內部越來越大的數據傳輸量,iCHEF 在 2018 年時便推出了「飛碟 1 號」——它不但是餐廳專用的 Wi-Fi 基地台,可以解決餐廳店面彼此相鄰、人潮擁擠而造成的訊號干擾問題,「飛碟 1 號」更能透過客人手機尋找 Wi-Fi 的訊號就能偵測到來客,做到自動來客觀測。
此外,iCHEF 更提供智慧來客分析雲端報表服務,協助餐廳調整策略及擬定促銷方案,確認餐廳的促銷活動有「找對人」。

透過提供店家穩健的 Wifi 硬體,並藉由連上 Wifi 的手機進行客層分析,iCHEF 能把過往只有大公司才能做的數據分析,回饋到小店家的服務上,協助了解餐廳的客群,並藉此數據進行餐廳服務和產品的優化分析。
(3) 未來商業決策:提供產業級數據,協助中小型餐廳做出最正確商業判斷
程開佑說,當餐廳業者成長到一個程度,便會開始思考:要不要展店?展店的話,要展在哪裡?店家要不要做轉型?要不要收掉某些地段營收不好的餐廳?這些決策的背後,最需要的就是「全觀的數據」。
「如果你只去看整個城市的情況,餐飲業是成長 9%,而自己的成長率是 10%,就會有種『我做得還算好』的錯覺,但如果以『同業』角度來看,別人是成長了 40%,而自家餐廳事實上就是做得特別差的!iCHEF 的客戶——中小型餐廳業者,需要的就是這種『產業等級』的商業數據。」
為了提供餐飲業者做出更好的商業判斷,iCHEF 每年提供了各類型的「白皮書」,今年更不停公布與疫情相關的景氣分析快報,協助餐廳業者「透過數據避免慌亂」,讓餐廳業者每一步商業決定都能更理性、更高品質。
2019 年,iCHEF 做對了這件事:與外送平台做完美串接
回顧 iCHEF 在 2019、2020 年的成長,程開佑說,在 2019 年,iCHEF 開始做了個「有意識的產品開發決策」,也就是積極串接 UberEats、Facebook、LINE 等國際平台,協助餐廳更輕鬆地與「外部」相互連結。
2019 年,iCHEF 創下 2 億元新台幣營收,這數字是 2017 年的兩倍。
2020 年上半,無論是獲利或是現金流,每一個月,iCHEF 都創下新高,包括海外市場在內的用戶數超過 8000 家。
今年 9 月,iCHEF 宣布獲得新一輪資金挹注時,同步宣布串接 LINE 官方帳號的 API,消費者可以直接在餐廳 LINE 帳號點餐,業者也只需要一台 iPad 就可以接單,更能打通 LINE 消費者(同時也是餐廳會員)的資料,協助業者發送精準的行銷廣告。這件事情也向市場發出了一個訊號:iCHEF 不只做 POS 系統,會員系統 iCHEF 也做。
而這樣與外部平台串接的「準備」,正好碰上了 2020 年肺炎疫情外送商機大爆發,讓 iCHEF 及餐廳客戶都能在這場疫情之中順利存活。
程開佑說,「一開始,iCHEF 在做的其實是『內循環』,協助餐廳的點餐、出餐流程與內部人員的溝通、資訊交換等;到了 2019 年,iCHEF 開始協助餐廳和『外部』相互連結,包括和外送平台、點餐網站的嫁接等。但外送平台這麼多,怎麼樣讓餐廳現場的操作人員有『乾淨』的介面掌握各大平台的接單情況?因此, iCHEF 把外帶區的前端介面做了相當大幅度的改變,也跟外部平台做了相當大幅度的整合。」
未來是「開放式」的,產品設計理念也要依循開放概念
程開佑說,「iCHEF 思考的『整合』是開放式的,所謂的開放式是指給店家更多的彈性,」他說,將 POS 系統與 UberEats 整合,iCHEF 絕對不是第一個,連鎖餐飲業者例如鼎泰豐,還比 iCHEF 更早三到四個月就在做了。
但程開佑形容,傳統的整合做法基本上是一種「焊接」,餐廳、外送平台雙方都沒有可以隨時變動的彈性,「這種設計跟開放的未來是相違背的!」
程開佑說,市場上也有許多 POS 系統在做相同的事,但他們一樣停留在「等級二」,只有 iCHEF 做到了「等級三」。他口中的「等級三」,是指店家可以即時調整 UberEats 上的品項,而使用等級二產品的店家,餐廳還需要透過 POS 廠商,多一層溝通,「出現這種產品的差異性,是因為在設計產品的一開始,有沒有將『自由度』做為前提來設計。」
「iCHEF 的設計是每一張訂單來的時候,餐廳人員都能在一個 dashboard 上就決定各平台每一張單的接單狀況,而等級二的做法則是餐廳業者必須在訂單進來之後,先在外送平台的平板上按下確定,店家的 POS 系統才會跳出已接受該訂單的通知,等於店員還是要管理多個平板,而 iCHEF 可以做到讓店員在單一畫面中處理即可。」這樣高效且不同於市場其他競品的人性化設計,讓 iCHEF 的客戶續約率超過 9 成。

iCHEF 訂單自動進系統:菜單完整整合,外送訂單直接依照餐廳的 POS 菜單建立,一鍵就接單,不用人工再輸入一次。

iCHEF 在設計產品時,將訂單管理如何更輕鬆作為設計核心,不論是現場外帶或外送,所有訂單讓餐廳現場操作人員一個畫面就能看見,不用再同時守著多台系統,統一管理上更輕鬆,增加餐廳現場流程效率。
程開佑說,2020 年因為肺炎疫情,市場加速了外送/外帶的商機,因此餐廳需要這種更有效率的設計,而那些沒有連網的餐廳,也都在這場疫情中意識到了連網的重要性,因此 iCHEF 能在今年有亮麗的成績單。
iCHEF 程開佑談對「5G 未來」的想像:立體投影、虛擬聚餐很有趣!
延續「未來是開放的」這一概念,程開佑與《TO》聊到了餐飲科技在 5G 未來的樣貌。
程開佑認為,5G 將使餐飲科技影像應用真正實現,而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虛擬陪伴」的應用。
「iCHEF 在做的事情,其實在 3G 環境就能做起來了,」程開佑笑說。「因為我們不能設計一個太過脆弱的服務,比如『斷線就完蛋了』這種事絕對不可能發生,因為我們不是走 Cloud Computing,當對外聯網斷線時,我們的服務不會因此停止。」
他說起自己最有興趣也覺得最有可能發生的 5G 應用:立體投影——程開佑說,5G 能帶來的是「大量資料的交換」,而他認為,「立體投影——也就是虛擬的『陪你吃飯』概念會是最大的應用。」
程開佑描述這樣的未來場景就像漫畫《新世紀福音戰士》(EVANGELION)中,主角真嗣父親在和秘密組織 Seele「開會」時一樣,會議室中其實只有一個人「真的坐在位置上」,而其他參與會議者只是人像的投影而已,在會議結束時,就會一一消失。
「當消費者 A 進入到麥當勞內時,他可以投影同樣在另一間麥當勞吃飯的消費者 B,進而做到『虛擬聚餐』。」
關鍵在能運用巨量數據做出判斷的「中央系統」,而那將會是 iCHEF 的角色
「這個時代,消費者在餐廳可以做到的事,就不是只有預約、點餐吃飯、付款這些最基礎的事情,而是能在餐廳『獲得陪伴』,增加消費者在用餐的意義。」
要做到這樣的未來餐飲場景,程開佑認為關鍵在於餐廳的「中央系統」的協調,此系統將可以坐到在 A 消費者進入餐廳時,就會知道「他想要跟 B 吃飯」、「希望 B 坐哪邊」、「飯後是由 A 或是 B 付帳」所有流程,並能做出最佳判斷,程開佑認為,那關鍵的「中央系統」將會是 iCHEF 在未來的角色。
不過程開佑坦言「iPhone 出現之前,人們不知道自己需要智慧手機」5G 在餐飲界的未來應用也會是如此。
程開佑認為,「要等到應用發生的時候,才會知道全球和台灣的餐飲業者需不需要 5G!」 他比喻,就像 iPhone 出現前,人們也不曾覺得自己需要智慧型手機,「但現在去到街上隨便問個路人,很少人會說自己不需要智慧型手機,科技應用的發生都會晚於基礎設施,大家都要等到應用發生時,才會『反應過來』原來我們需要。」
從 iCHEF 的角度來看,5G 能做到的應用很多,在「影像」部分,除了能做投影,更能捕捉餐廳裡每個的消費者情緒反應,調整出餐流程、控管餐廳對消費者服務的品質。
「瑞幸咖啡前幾年已經做這件事了,用戶可以看到自己點的咖啡在『內場』的進度,」程開佑認為,如果加上分析,對於管理端就能大量且即時知道內場人員製作餐點的所有情況,「在 5G 時代,這樣的應用就可能出現!」
程開佑認為,現在餐飲業者需要的應用資訊量並不大,即使是以 AI 預測餐廳的食材預定量、來客量預估,也不一定需要用到 5G 技術,「因為這些數據的關鍵在於資料的廣泛度,而非同時間資料的傳輸量。」
iCHEF 未來目標:讓科技變成中產階級往上游的途徑
程開佑說,目前 iCHEF 在做的是餐飲科技服務,著重三大領域:科技、服務以及社群。
以 iCHEF 的經營比重來說,「科技」仍然佔據最大比重。
「iCHEF 的宗旨是透過科技提供餐廳能夠『進化』的系統,我們不想讓科技變成貧富差距的原因,而是變成中產階級往上游的方式。」
程開佑感嘆,現在的社會無論是企業或人,都得先要有錢才能省錢、先要有錢才能賺錢,「那沒錢的人就會永遠沒錢!」,程開佑說,iCHEF 正致力於把中小型餐廳導入科技的成本變得更低,「我們花很大的力氣做這件事,就是希望世界因為科技變得更公平,『科技』對我來說是這樣的角色:讓沒有辦法的人變得有辦法。」
談到 iCHEF 的短期目標,程開佑說,現階段仍是要將服務的「基礎建設」給做好,例如開放的 API,包含菜單、點餐、會員、支付、訂位、店面現況資訊等,他形容,這就像是將餐飲業者的「高速公路」打造好,讓每家餐廳——無論是大是小——都可以輕鬆做到內外部資訊的整合。
未來五年,iCHEF 要成為餐飲界的 AppStore
程開佑認為,在即將到來的 5G 時代,將會加速產業現有合作體系的整合,分工會變得更加專業,整個科技界將有打開新應用的空間,不再是由 FAAG 壟斷、吃掉全部市場的情況。
程開佑為《TO》描繪了 iCHEF 的未來藍圖:在未來一年,iCHEF 將持續與世界級平台整合,至於此次的資金挹注則將用於研發團隊的擴張,並持續強化與國際平台的連結。
未來五年,程開佑期許 iCHEF 成為「餐飲界的 AppStore」,讓更多可能的未來應用透過 iCHEF 發生,「只要想連接餐飲相關的服務,就串 iCHEF。」展望未來十年,程開佑更希望 iCHEF 成為將整個產業串連起來的關鍵角色。
程開佑:我們想要改變的是「人的思考方式」
「餐廳不會因為用了 iCHEF 而不會倒,這不是事實。」
在訪問的最後,程開佑和我說了一個小小的故事,這個故事簡明扼要地闡述了「資訊」的力量。
「我這裡有兩種方法可以幫助人類減肥。第一種是『神秘的滴劑』,只要滴一下,你眼前食物的熱量馬上少 10%,而且不會影響口味;另一種是可以讓你知道,吃下眼前這餐之後,你的體重會增加幾百克以及這個月體重會有何變化?」
程開佑說,「那哪一種科技才能幫人們真正減重?答案當然是第二種,因為第一種改變的是食物本身,而第二種能改變人們的思想!」
這其中的關鍵,就在於「資訊」。
程開佑說,資訊的力量不是來自於資訊本身,而是它可以啟發和觸動改變,「iCHEF 希望提供的就是資訊,當餐廳業者可以低成本方式導入『科技』,有了足夠的『資訊』,思考模式才有可能發生改變,讓餐廳的經營更有效率,讓原本沒辦法的人,有辦法。」
《TO》品牌活動「CONNECT」線上展開跑,報名獲得一系列深度報導最新通知!
四大深度專題:智慧行銷、精準醫療、5G 新經濟、邊緣運算…… 和我們一起探索,今日新星如何創造明日趨勢!
報名 CONNECT,深度內容上線就通知你!
看更多 CONNECT 2020 深度系列報導
當得來速能「看穿」消費者的心!連麥當勞都垂涎的「消費者數據」將怎麼顛覆傳統產業?
【科技報橘獨家專訪 Airbnb 亞太總經理巴賈吉】「資料為本」成決策文化! Airbnb 疫情下催生有史以來成長最快速的產品
【5G 新經濟:技術篇】把台灣製造 DNA 植入全世界的 5G 智慧工廠—稜研科技創辦人張書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