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田資本(Foodland Ventures)團隊主打餐飲科技

國外已經推動餐飲科技 FoodTech 這麼多年,台灣作為餐飲大國,也是科技強國,有什麼機會?今(11/3)扶田資本(Foodland Ventures)三位創辦人在記者會發布,預計未來將投入餐飲科技的創投領域,提供沙盒實驗場域,以及海內外顧問資源,協助餐飲科技新創快速成長,並向外輸出至國際市場。

台灣同時具備軟體優勢、餐飲底蘊,有機會發展「餐飲科技」

扶田資本 CEO 陳瑞弦(Victor)擁有軟體技術背景及餐飲生態圈的經驗,曾參與新加坡創業孵化器 JFDI Asia,並多次舉辦餐飲創新高峰會、創辦全球產業飲食動態雜誌 NOM Magazine。

從國際趨勢來看,他認為:「在餐飲界做科技創新引入新科技,對外能提升台灣新創競爭力,對內則是讓餐飲業營收提升。

台灣的製造實力,正好可與蓬勃發展的餐飲業結合。舉例來說,廣達旗下的達明機器人主要開發「人機協作」機器人,一反過去主要開發機器人的目的是協助工廠作業,去年與達明與日本 Connected Robotics 公司合作開發了「煮麵機器人」。達明的案例是從餐飲業切入,服務終端客戶,反而抓到了未來餐飲的轉型商機。

沙盒制、國內外顧問,扶田從兩大角度協助新創切入台灣餐飲生態系

同樣身為創辦人的林剛羽(Louis),曾是連鎖餐飲品牌乾杯、涓豆腐的展店顧問,在他 20 多年培訓連鎖品牌展店的經驗中,他觀察到,儘管台灣餐飲業競爭激烈,在導入科技上並不如外界想像得多。

若深入探討為何台灣的市場對導入新科技比較遲疑,一方面是目前許多餐飲科技的成長資源不足,另一方面餐飲業普遍少有接觸國際市場、趨勢的機會。

藉過去累積的經驗跟人脈,林剛羽相信,餐飲科技加速器」能夠幫助餐飲科技新創找到合適的投資人、商業模型,甚至在初期種子階段就媒合到大型連鎖品牌,進行「沙盒」嘗試;對連鎖品牌來說,也是一個機會認識全球科技趨勢,讓大品牌可從小規模開始嘗試導入新科技。

沙盒(Sandbox):在安全的環境下做產品測試,調整產品符合客戶需求。

除了在媒合資源上給予協助,扶田也有資深的顧問海內外團隊,提供新創團隊需要的資源檢視、市場分析…等等,根據每個每個團隊的需求而定。

最受矚目的餐飲新創有雲端廚房、數據分析、餐廳內科技

扶田創投分享,在目前報名參加的團隊中,有智慧型供應鏈、數位廚房(含虛擬品牌)、排班/定位/點餐的餐廳內科技,還有自動化機器人。

有趣的發現是,第三位創辦人,具有連續創業家與天使投資人經驗的王心怡(Agnes)提到:「以往談到創造體驗,機器人好像是在減低體驗的品質;但事實上,在疫情之下,讓機器人處理好不合規、不標準的地方,人們就能用更多時間來提供更高品質的服務。」

例如與扶田合作的團隊中,百睿達(Botrista Technology)開發出能記憶 11 種飲料製作方式的機器人,目標打造手搖飲 2.0,已經有許多海外廠商都表示有導入的意願。

長期目標:協助年輕人解決「如何低成本開一間餐廳」的問題

比起許多產業,台灣的餐飲業一直以來都相當蓬勃發展,但市場瞬息萬變,台灣的餐飲業也即將面臨:

(1) 因少子化而帶來的勞動力減少,基層員工難找;
(2) 人力成本提高到 30% 到 50%,而淨利率卻維持在 10% 以下;
(3) 疫情後許多餐廳受到影響,至少蒸發 30% 業績。

目前扶田資本準備約一千萬美金,預計將 25% 放在種子輪團隊投資,作為早期啟動的基金,期望能協助更多餐飲新創發展。

他們相信,台灣的餐飲科技有三大特色,像是手機跟網路普及率高、豐富的外食文化、餐飲佔創業人口比例高,因此若能加速科技團隊的成長,自然也能幫助到年輕人「從低成本開一間餐廳」的夢想。

扶田資本第一輪加速器招募在 11/23 截止,可參考官方網站得知最新訊息。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

你可能有興趣

【餐飲科技新時代】iCHEF 獲 1.5 億增資朝 IPO 前進,全球合作店家將突破九千大關
【日籍董事長親揭布局】藏壽司股價飆至 250 元在投資圈爆紅,為何這家日系餐飲品牌要來台掛牌?
【新創成長要點】創投顧問親自教學:如何經營長尾關鍵字衝高流量跟轉換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