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魚種花靠手機就搞定,臺南農漁技術如何靠 5G 更智慧?

(圖片來源:臺南市政府經濟發展局 提供)

5G 落地後,臺南市將成為臺灣第一個將 5G 技術應用在公共領域的城市。不只是高科技產業,你能想像這些實際場景都已經出現在臺南?

當氣溫變化逐漸明顯,蘭花農擔心起自家蘭花是否受凍,拿起手機 APP 就能進行確認;外頭颳起颱風,漁民不再得冒著風險巡魚塭,透過遠端監控系統即可確認魚塭水質,以及魚蝦健康狀況;缺工狀況嚴重,酪農業找不到足夠人力投入生產,但導入機器人後,不僅擠乳量增加,還可同時兼顧乳牛健康。

自行政院通過「臺灣 5G 行動計畫」後,中央及地方政府皆全力投入發展 5G 應用測試及服務,在各個垂直領域實現「以 5G 領頭,觸發跨界融合」及「以虛實並進,塑造產業新貌」兩大願景。

在臺南市政府經發局的領隊下,各家 5G 設備、技術、終端應用業者及網路骨幹佈建等 11 個單位,合作成立第一支「5G 臺南隊」,在未來的數年內,將重新翻轉臺南各個產業,其中農漁業也不遺餘力積極投入數位轉型,偕同科技廠與學研單位將知識與技術投入第一級產業,急速邁向數位化與智慧化。 

不出門也知天下事,感測器+大數據的智慧農漁業

5G 將如何改變農漁業?臺南市的蘭花與魚蝦養殖業者已開始親身體驗。

在全世界最大的蘭花溫室產業聚落──臺南後壁區,冠辰蘭業未來將架置「臺南 5G 隊」所布建的 5G 系統與感測器,並且結合自動化生產概念。未來,蘭農只需拿起手機就可以掌握溫室內的監測數據,甚至讓系統根據監視器影像,以 AI 人工智慧調整最適合蘭花生長的環境。包括每一株植株何時該澆水、當下的酸鹼值和肥料濃度是多少,這些數據都能藉由感測器蒐集起來,並透過 5G 的高速網路進行及時處理。

另一頭的臺南北門區三寮灣,則有一座以溫室形式打造 390 坪的石斑及白蝦智慧養殖場。這座示範基地的養殖方式採用多樣自動化設施,如自動循環水養殖、自動水質監控、水下攝影機監控等,建構出人類智慧與人工智慧交互學習的 AIOT 養殖系統,可以有效提升 30% 的生產量及 50%-80% 的魚蝦存活量,協助漁民發展精準的生產管理模式。

在 5G 科技的協助下,農漁業在面對作物、養殖環境變化時,得以更加精準的管理與決策輔助。透過鼓勵農漁民設置智慧設施,未來哪怕是不出門,也可以透過 5G 掌握狀況,甚至還能將這些及時資訊提供給國外買主建立信任,為外銷增值。

導入機器人小幫手,提升酪農收益也照顧乳牛健康

除了農業與養殖漁業開始投入 5G 科技的應用外,臺南市酪農們也開始在生產線上導入機器人,邁向自動化與智慧化的新式酪農業。

臺南市是重要的酪農區,乳牛飼養量約有 2 萬 2,400 頭,是六都之冠。但在龐大的乳牛數量下,面臨的卻是因農村人力外流及高齡化趨勢而日漸明顯的缺工情況,讓酪農業者不得不思考新的產業模式。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臺南市政府與農委會合作,輔導畜牧業者引進自動化省工設備、加速推動機器人在農場的應用。

位於臺南市佳里區的梅桂牧場,就在 2017 年與 2019 年先後引進智慧擠乳機器人。不但為農場省下多達 6 小時的擠乳工時,每日擠乳次數更從平均 2 次提升至 2.9 次,在收益增加近三成的情況下,還能讓乳牛減少排隊擠乳的時間,有充裕的時間休息及反芻,讓乳牛健康狀態更良好。

除此之外,智慧機器人更可協助記錄每頭牛的乳溫、體重和乳量等數值,在第一時間檢測乳汁狀況,及早發現牛隻的病情並給予治療,減少牠們罹患乳房炎或蹄病的機率,維護動物的健康。

跨產業合作,用 5G 翻轉傳統產業

無論是善用遠端系統與大數據的輔助,或是藉由機器人優化生產線,這些實踐在傳統產業的新興科技,都將帶動臺南的產業升級,並且吸引年輕能量持續加入點亮臺南的行列。

臺南市政府經發局表示,傳統產業是臺南經濟的根基與命脈,積極迎接 5G/智慧綠能產業等當代國際趨勢,將促使臺南突破現狀、提升區域競爭力,成為極具競爭優勢的城市。因此,臺南市政府未來也將持續媒合公私部門的場地,提供企業試驗 5G 傳輸技術的應用,進而打造出能夠外銷全世界的「5G 臺南隊」,快速翻轉臺南產業實力,抓住疫後數位發展的全球商機。

更多臺南的新聞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