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報橘 TechOrange》23 日舉辦「5G 新世紀:邊緣運算趨勢論壇」,邊緣運算的應用已經在台灣核心產業,如製造業、半導體業落地發展,其他領域的企業也已經實際在討論:如何將邊緣運算應用在各自產業與產線上,而在 5G 「低延遲、大頻寬、多連結」的特性之下,台灣企業能怎麼應用「邊緣運算」,加速數位轉型腳步,在 COVID-19 肆虐全球的一年,持續累積堅強實力?

今年 7 月,5G 正式開台,台灣大總經理林之晨曾指出,從 4G 跨到 5G 時代,全球的商業模式會有很大的改變,更會有許多新服務與運用因應而生,台灣大哥大副總經理劉建倫也認同,就像以前電信業、IT 業從來不碰頭,但在 5G 之後情況就不是如此了。

劉建倫分享了 5G 發展時程與市場機會,全球 5G 垂直市場商機預估 2024 年後可以超過 1500 億美元,並在 2030 年達 7000 億美元,其中又以製造、自駕車、健康照護、公共安全、影音娛樂為主要應用領域。

在 2019-2020 年,大部分的應用以及市場機會,會是以高速傳輸(eMBB)特性的應用為主,例如:影音、AR/VR、遊戲等娛樂應用;到了 2021-2013 年,才會是 5G 帶來的「超可靠、低延遲」(URLLC)特性的應用面,企業將開始使用 5G 專網,包含醫療業、運輸業、製造業等;2023 年之後,巨量連網(mMTC)特性的應用,如政府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大量連網應用才會誕生。

劉建倫指出,目前 5G 垂直產業應用仍然在初期 POC 階段,行動邊緣運算(MEC)的佈建取決於不同場景應用需求,目前 5G+MEC 垂直場域應用面臨到的最大障礙,則是缺乏各領域的專業知識。

劉建倫說,雖然 5G 邊緣運算架構仍在制定中,但他認為這既是商機也是挑戰,「現在回憶起 4G 剛到來的時候,那時候也沒有人知道有這麼多的應用可以誕生!」,劉建倫表示,現在不會有最好的實驗架構存在,但各大產業仍要持續嘗試,「No Best practice, learn from try.」

微軟物聯網卓越中心副總經理李啟後指出,在 AI、IoT 領域已經有 91% 廠商已經採用了相關技術、更有 85% 在 2019 年就已經採用了 IoT。「5G 將微軟與電信業者的距離拉得更近」。

李啟後談到,當今世界越轉越快、服務越來越多,「最近這幾年業界都在共同呼籲一件事,那就是『把硬體丟掉,用軟體來做』,如此才能做到快速建置、彈性部署」,他更表示,企業如果有多點(multi-site)、多系統(multi-system)的特性,未來一定會有上雲轉型的需求。」

凌華科技 IoT 策略解決方案與技術事業處協理楊家瑋則分享,近幾年凌華科技不斷強化邊緣運算技術的研發與產品布局,去(2019)年凌華已被選為全球 15 大邊緣運算領導公司,成功轉變成一家提供軟硬整合服務的業者。

楊家瑋認為,在邊緣運算技術上有製造業有五大重點應用,分別是人工智慧視覺、巡檢機器人(AMR)、設備連網、預防診斷維護、虛擬實境維修等。

李啟後在 Panel 時分享,5G 給了微軟全新的思考,包括虛擬實境、數位雙生的應用將帶給產業界(包括製造業、智慧建築、機台廠商等)很大的機會,這也是微軟正在積極經營的一塊;先前微軟沒有特別重視的數位產業,也因為 AR/VR 以及 5G 的到來,紛紛尋找微軟合作;製造業則因為疫情緣故,加上有許多開明的二代企業主,都正利用這個趨勢做工廠自動化與 5G 的連結,並成立新公司走出海外等,微軟新成立的物聯網卓越中心,就是要幫助台灣加速這些產業成熟。

李啟後分析,未來時代裡,「證照」會是微軟招募人才時的重點,「我們提供許多線上的課程,針對商業人才也推出線上線下的商學院,並同步在大型企業內執行許多數位轉型的培訓計畫,開放性原始碼的人才更趨重要。」

楊家瑋也指出,凌華科技目前在台灣和許多學校有相關合作,目標是培育未來準備進入社會的新鮮人,讓他們看到企業真正的營運面並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希望新鮮人第一時間踏入社會時,就能與產業接軌。

劉建倫則以電信業的角度分享,「電信產業過去一直都是傳統產業,過往沒有面臨到許多技術挑戰,近幾年才跟 AI、5G、ICT、製造業等技術與產業有所接觸」。他也表示,未來台灣必須用「結盟」的方式來發展生態系,因為跨領域技術必須用合作方式來達成,「以前不接觸的產業通通碰到一起,這也是台灣的機會,希望我們能做成完整產業鏈的解決方案,輸出到國際,把台灣經驗帶出去,而非只是在國內市場而已!」

邊緣運算帶來的創新商業模式展演會是什麼?

洛克威爾自動化:AR 巡檢會是智慧工廠中最重要的一塊

洛克威爾自動化公司智慧製造應用發展資深顧問何輔仁在「5G 新世紀:邊緣運算趨勢論壇」下午場分享:製造業面對 2020 年一連串的衝擊,包括美中貿易、疫情,正紛紛尋求新契機,如何進行到智慧製造的下一步?他指出,Rockii(Rockwell Information Intelligence)就是因此而生,洛克威爾從 Automation 轉變為提供 Information 服務,也就是要讓數據有智慧,使客戶從數據中主動找出洞見,快速改生產和營運的痛點。

何輔仁呼應劉建倫的說法,「未來 5G 時代我們欠缺的是各產業具有 domain-knowhow 的人,因此我們想要協助客戶從數據中找尋意義,」

何輔仁也指出,未來,「AR 巡檢」會是智慧工廠相當重要的一環,藉著 AR 技術,等於讓現場巡檢人員能「帶著中控室」到現場做所有操作,Rockii 服務就是融合了 IIOT、AI、AR 於一身,以及新舊系統與設備資訊的整合。

延伸閱讀:大步跨進工業 4.0!洛克威爾解決方案,加速台廠「工業物聯網」智慧轉型

華碩 AI 先鋒部隊 AICS 瞄準醫療產業,盼為社會帶來有意義的改變

華碩 AI 先鋒部門「AICS」產品總監毋文涵分享 AICS 在智慧醫療上的進展。毋文涵指出,AICS 在去年 1 月 1 日正式成立,目前已擁有 140 位優秀工程師,也是一個國際團隊,在台北、新加坡、矽谷都有駐點,願景是希望以 AI SaaS 為核心,幫助台灣產業升級。

毋文涵說,在台灣,有 80% 的醫院資料為非結構化資料,各系統間資料流互有斷點,過去無法進行有效的分析及運用,數據無法發揮更好的力量。AICS 的願景則是「活化真實數據,啟動精準醫療」,做到包括整合異質醫療大數據,AI 清整、結構化、標準化醫療大數據平台,並且提供以數據驅動的臨床決策輔助服務。

AICS 已推出了「AI 醫療大數據搜尋系統」,她形容這就是「醫療版的 Google Search 」,以醫院內資料作為基底,提供醫師查詢服務,在服務上線後的 4 周時間內,已有超過 1000 個問題在平台上被提出,例如:「新生兒中,有黃疸住院的,其非典型淋巴細胞比例會比較高嗎?​」、「骨科接受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後,發生胃出血,而再次入院治療的案例?」等。

毋文涵說,此一 AI 醫療大數據搜尋服務,未來將有更多應用場景,例如臨床決策支援、病情發展預測、治療計畫、醫病共同決策等等。

毋文涵在 Panel 時指出,未來透過數據的整合並且結合 5G,將可以服務到更多患者,華碩認為結合科技與醫療,一定會產生更有價值的服務,「把資源投入後,可以做出對台灣以及世界都有價值的服務,就是我們要做的。」

智慧運輸來威的!WeMo Scooter 打造台灣創新交通模式

WeMo Scooter 技術長 Jay 指出,WeMo Scooter 當初成立的目標就是要解決市內交通問題,減少交通運具,「機車佔台灣交通工具的比例最大,但卻沒有人做創新和改變」。

WeMo Scooter 在今年 9 月在官方部落格發表一篇文章,內容談及了 WeMo Scooter 對 5G 在交通領域的改變,以及車聯網會帶來新應用的觀察。

5G 車聯網的終極形態,將會是車與車、車子與人、車子與交通設施之間互聯對話-「V2X」,主要是「Vehicle-to-Everything」,包含車對車(V2V)、車對人(V2P)、車對摩托車(V2M )等幾大類別。

Jay 指出,目前 WeMo Scooter 正在積極發展 V2X 技術,就是希望透過車聯網技術提供「更安全服務」給騎士,未來當有「公車」進站或靠近時,所有的 WeMo 車輛都能接收到這個資訊,盼能讓機車騎士有更多的時間反應,提升騎士安全。

Jay 也談到了智慧共享機車將能使整個城市更加智慧,當有越多的節點(車輛)在城市裡,就越能實現智慧城市的願景,例如:當一輛機車已經偵測到被水淹了,WeMo 車輛就會下線,「因為這是不能讓消費者租借到的車,而這是我們原本就該提供的服務。」而當台北市的所有車輛都擁有這種偵測、通報的能力,「就能馬上知道台北市的哪一個路段正在淹水,因此最後能使整個交通樣態更加智慧,未來也可以做到偵測雨量,結合第三方數據後,更可以跟騎士指出一條『可躲雨』路線!

延伸閱讀

專給台廠的製造業工安秘訣:如何透過邊緣運算,優化機器人應用的安全性?
【糖尿病+眼病變篩檢一次解決】宏碁打造 AI 眼科軟體,用邊緣運算揪出視網膜病變
【高手結盟於武林!】台灣大攜手新加坡 SkyLab,引進 5G 邊緣運算解決方案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TechOr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