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是一場戰爭!以美中兩大陣型為核心,世界被劃分兩大戰線,雙方正爭奪 5G 頻段話語權。從製造到應用,從部署 5G 基礎設施到影響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台灣在這場全球競速中,該如何自我定位?中國正在脫離「世界工廠」角色、亞洲勢力版圖重整,台灣如何策劃出下一個十年的產業策略?
製造業,將會是第一個煉成 5G 影響力的領域。KPMG 報告指出,在全球製造業的年度收益中,5G 帶來的經濟價值至少 5%,它帶來更敏捷、速度更高的生產率。台灣是製造業強國,技術是台灣的強項,創新更是台灣的能量。
從一間新創開始,我們就發現了台灣擁有翻轉 5G 市場的優勢與潛力:以製造龍頭的角色主導技術開發平台。TechOrange 專訪稜研科技(TMY Technology Inc., TMYTEK)創辦人張書維–他的產品並非 5G 應用產品,而是協助開發各種 5G 設備。
就像是 Adobe 以製圖軟體定義了設計界,台灣或有機會從「技術開發面」重新定義 5G 設備,讓全世界的智慧工廠,都有台灣的製造 DNA。
稜研科技
公司名稱:稜研科技(TMY Technology Inc., TMYTEK)
成立時間:2014.09.22
地點:新北市中和區
募資階段:A+ 輪融資
產品:毫米波射頻開發套件 BBOX、5G 毫米波 OTA 測試解決方案 XBeam、前端射頻模組 AiP。
天文跨 5G,台灣新創找到「毫米波」利基市場

稜研總經理張書維手持公司產品 5G 毫米波 AiP 模組。稜研科技提供。
稜研科技主打「毫米波」(mmWave)整合方案,主要產品為毫米波OTA(Over-The-Air)測試解決方案 XBeam,以及整合天線、電路的前端射頻模組 AiP。領先其他仍在研究技術階段的公司,稜研更是全台灣第一個將 5G 技術商用化,進到全球開發市場的先鋒。
剛完成 A+ 輪融資的稜研科技,其公司生產全球唯一的 5G 產品開發套件 BBox,一套價值 300 萬的設備,已經在全世界銷出近 30 套!這套工具吸引許多急欲加入 5G 的國家、學校、公司,甚至已有學者透過此工具在 IEEE 是發表研究論文。
在商場上勇猛直前,但兩位創辦人張書維、林決仁其實相當內斂。如同許多台灣的高科技人才,他們雖然擁有技術背景,但姿態謹慎、謙虛好學,也富有觀察力。兩人本身具有「毫米波」(mmWave)研發背景,參與過中研院在夏威夷打造「電波望遠鏡」的計畫,原先創業是為了開發更多用在軍用、天文、航太等的毫米波技術,但觀察市場脈動後,他們決定轉切入專注在 5G 毫米波,發展成毫米波軟硬設計整合公司。
進入 5G 市場的契機看起來是偶然,卻是必然的結果。稜研總經理張書維表示:「公司開始時前兩年資本額 3、400 萬,這樣的規模都可以被美日大廠看到,不是我們很強,而是市場真的很稀缺。」
不放過將技術「毫米波」商用化的機會!
察覺到市場的稀缺性,張書維與林決仁在 2014 年創立毫米波技術公司。
什麼是「毫米波」?負責制定全球通訊標準的 3GPP 組織,宣布 5G 將採用兩種頻段,包含以中國為主採用的 Sub-6 頻段(使用低於 6GHz 的頻段,又稱5G 低頻),以及由美國主導投入的毫米波(24GHz~52GHz,mmWave)頻段。也因此,5G 幾乎可說是中美貿易戰的起點。
為了充分發揮大量的訊號傳輸頻段,朝向出實現人工智慧、車聯網等等萬物連網的場景,各國相繼投入 5G 開發,卻少了關鍵的–開發技術。
重新定義規格是一件複雜、難以取得共識的事,更別說要克服波長短、傳輸容易受阻的 5G 特性。開發廠商看得到卻吃不到,這就是 5G 的商用化難題,也讓許多通訊廠有如熱鍋上的螞蟻。
稜研卻找到了解方。
「5G 的商用市場,」張書維冷靜分析:「是一個 niche market。」這也是台灣應當發展 5G 的重要原因。
從稜研進軍 5G 市場的進程來看,2016、17 年左右就有不少國際大廠向他們洽詢;加上 2016 年中科院委託稜研製造 5G 系統毫米波的 39G 升降頻。時機漸漸成熟,張書維將公司重新定調,2017 年底,兩人帶著團隊毅然決然切進 5G 市場。
5G 市場的獨特思維:把競爭對手轉變成合作夥伴

稜研科技團隊合照,稜研科技提供。
稜研科技創立於 2014 年,從最初的 2 人公司,到現在 50 多人;從第一筆中研院的訂單,到現在佔了八成的海外訂單。這六年間,稜研一步步穩定產品線,打開國際市場,依賴的是台灣堅實的製造供應鏈。
在總經理張書維的眼中,所有的廠商都是「合作機會」,而不是「競爭對手」。台灣的 ICT 技術成熟,產線管理優異,品質精良,最重要的是,我們都在同一片土地上!不管是研究面,或是製造、運送、優化,大家只要各展奇才,沒道理不會成功。
張書維用不等式「1+1>2」解釋他們的作風:「我們公司從 Day 1 開始不希望設立工廠,而是專注在設計、技術、市場端。」台灣的製造業這麼優秀,為什麼要跟他們爭搶?他笑道:「製造的部分,就去打開台灣的 ecosystem 吧。」
所謂的一加一大於二,意思是「打群架」。
許多過去跟稜研合作的廠商,都非常驚訝稜研能夠將解決方案做到快速的商品化、規模化,張書維自己認為,像是 AiP 主動天線陣列模組這樣的產品,非常吃設計的經驗,他們的做法是從設計端就思考如何以量產為目標,把所有的流程都模組化,接下來,他們會放心交給台灣製造專業的廠商。以最真誠的信任,交換重要的產業知識。
「毫米波用在行動通訊,是人類史上的第一次!」
在合作思維上,張書維也對內部自我要求,約束自己絕對不朝令夕改,要求廠商疲於奔命。因為他對產線的理解,跟追求工藝的堅持,在談判上大部分能無往不利。
對待海外的競爭對手也不例外,他曾經遇過國外公司同樣做毫米波技術研發,一般來說人會視為海外競爭對手,但張書維甚至分享對方自己的產品製造商,引對方加入台灣 5G 生態系。
「毫米波用在行動通訊,是人類史上的第一次!」我們看到張書維難掩興奮地說道。這是一個全新的技術,全球都有很多待解決的難題,與其跟廠商廝殺得你死我活,他更想看到 5G 生態系間的互相合作。
創辦全球第一個「5G 開發者大會」培養人才

稜研科技參加由 Semi 主辦之半導體先進製程論壇。稜研科技提供。
訪談中,張書維不斷強調,台灣的製造端非常強大,尤其從教育開始,就培養了產業製造各部件的專業人才,但有一點很可惜,那就是台灣的人才需要更「廣」的訓練。身為台灣人的張書維相信,台灣的人才一定能訓練出整合各單位、資訊的能力,符合未來打造 5G 生態系的需求。
台灣的高等教育扎實,但學生仍需要更多的機會接觸業界的前輩、實作經驗。若只是沒有經費購買相關設備,張書維提議:「就由我們來開設『5G 毫米波開發者大會』!」
張書維先前曾受邀擔任工業局 5G 人才繁星計畫的委員,挑選剛畢業的新鮮人加入團隊,並回饋給學生業界需要的人才,但這次的「5G 開發者大會」將更加盛大。
張書維說明,他將連結國際廠商共同創造一個創意競賽平台,預計決選出 20 個隊伍參加競賽,並由稜研科技祭出價值 300 萬台幣的 BBox 開發套件給入選決賽的隊伍。不擔心成本過高嗎?張書維表示,這也是一個契機邀請更多國內外廠商加入、關注台灣年輕一代。
這個真誠的台灣公司希望,能透過自身難得搶佔了全球 5G 開發前線的經驗,鼓勵更多年輕學子投入 5G 開發、設計應用,將所學運用在即將到來的前沿科技上。
率直的台灣理工人打造新 5G 生態,以合作代替競爭
稜研科技的總經理張書維就像是所有你可能常見的「台灣囡仔」,出身平凡家庭,理工科畢業,曾擔任中研院工程師,一定要拼到獎學金才敢出國唸書。這樣的他,帶有台灣人獨有的溫情的一面。在推動「5G 生態系」的概念時,張書維顯得更能夠拉攏各個廠商成為上、下游夥伴,讓他的「打群架」理念顯得更加有說服力。
全球此時共處推動 5G 的趨勢下 ,台灣作為一個製造業大國,擁有令人驚豔的上下供應鏈整合實力,長期培養各種資通訊人才。張書維的「我們自己來!」或許已不知不覺讓一個 5G 新星誕生在台灣這座小島!製造業的下一個光輝十年,會不會在更多像稜研這樣充滿能量的新創中誕生?5G 生態系的新競合關係即將展開,就像張書維說的:「亞太區沒有這樣的公司,我們自己做!」這樣的魄力是我們對台灣的期盼!
本文出刊後,稜研科技在 11 月底正式對外發表,宣布獲得 A+ 輪融資 3 億美金,由國發會、英業達領投。
你可能有興趣
◊ 【改變市場的玩家來了!】iPhone 12 進軍 5G 市場,後鏡頭首次導入「飛行測距」
◊ 【是敵人還是朋友?】5 大電信總經理「5G 時代演講比賽」,談跨業結盟如何達成
◊ 想在同家公司待到退休?林之晨:5G 時代未來企業需要的是有多元工作歷練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