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氣炸鍋標榜著健康快速,不需要另外加大量油的烹調法,於近年風靡料理界,烹調方法只需要食材本身的油脂,或是刷上薄薄一層油就可以創造酥脆的類油炸口感。不過這樣標榜健康快速的料理機器,卻可能有著讓民眾忽視的呼吸道健康的高風險。最新研究顯示:烹調過程中的 PM2.5 油煙濃度,是傳統油鍋煎肉所產生油煙的 13.15 倍,對肺部的危害不可忽視。
台灣室內環境品質學會對市面上的氣炸鍋進行研究,發現在沒有排油煙機的密閉空間內,氣炸鍋啟動後,空氣中的 PM2.5 濃度是啟動前的一千五百多倍,與使用一般油鍋煎香腸的油煙量相比,也高出了13.15 倍。而氣炸時產生的懸浮微粒比 PM2.5 還微小,更容易進入肺泡,影響生理健康。
氣炸鍋的原理,原來是會噴油煙的旋風烤箱
氣炸鍋的烹調原理,是利用高溫熱風搭配風扇產生對流,用熱氣將食物包圍,比起「氣炸」,更接近「烘烤」食物。氣炸鍋的熱風溫度也多會落在攝氏 120~200 度左右,屬於高溫烹調,當用旋風將食物內的油逼出時,會使鍋中的熱空氣布滿非常小的油滴,與食物產生梅鈉反應,創造出香氣十足的美味料理同時,產生的油煙自然也就不會少。
而專家也建議使用氣炸鍋的同時應搭配排油煙機,若是小空間內沒有排油煙機,可以放在通風良好的窗邊,或是用濕毛巾放在噴氣孔附近以吸收部分油煙,但要注意並非直接將濕毛巾蓋住噴氣孔,以免造成火災。
小資族、套房族料理神話破滅
氣炸鍋的體積小,操作方便且料理手法多元,常被許多租屋族認為是無廚房料理神器。不過氣炸鍋要發揮最好的效用,最好周邊淨空 10~30 公分,其實依然會佔用空間,若未來還得要再搭配抽油煙機等大型器材才不會傷害呼吸道與肺部,恐怕對小資族來說,又多了一項在家自炊的門檻與限制。
更多肺臟保養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