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合作夥伴 大數據文摘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吳恩達 Coursera 受他啟發!74 歲老父親自述終身學習路,8 年學完 146 門課程〉。)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知名 AI 專家吳恩達創辦 Coursera 線上課程平台是眾所皆知的事, 但少為人知的是,啟發他長年推動自我學習、線上學習的動機源自於他父親!而他的父親正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終身學習者,即使現年已 74 歲,仍然持續學習跨領域知識。(責任編輯:賴佩萱)
吳恩達這個名字你一定不陌生,他是當今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領域國際最權威的學者之一。作為史丹佛大學電腦科學系和電子工程系的副教授,以及線上教育平台 Coursera 的聯合創始人,他的學生遍布世界各地。
但這篇文章的主角並不是吳恩達,而是他的父親 Ronald Paul Ng,這位已經 74 歲的老爺子剛剛學完了自己兒子創辦的線上學習平台上的 146 門課,花了整整八年時間,其中還包含了吳恩達的深度學習 AI 課程。
吳恩達也連忙發推恭喜,並附上了爺倆的合照。
吳恩達創辦 Coursera 的真正原因
其實,吳恩達創辦線上教育平台 Coursera 也是受父親啟發。
故事要從這張截圖說起。
多年前,吳老送給吳恩達一本他在 1980 年寫的有關機器學習診斷肝臟疾病的論文副本,吳恩達收到後十分感激並備受鼓舞。吳恩達為表示感激還特意發了一則文章,表示自己對這方面的研究十分感興趣,會把這本論文作為自己珍貴的財富。
之後,吳恩達進一步將機器學習與醫療等行業結合起來,並且受此啟發,在 2012 年,吳恩達和 Daphne Koller 共同創建了這個線上教育平台 Coursera。
Coursera 作為 MOOC(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中的領頭羊,在創立後三年就擁有了 160 多名員工,由原耶魯校長擔任 CEO。Coursera 的使命就是讓所有人最便捷的獲取世界最優質的教育機會,「Universal Access to the World’s Best Education」。
學習能讓頭腦年輕!他八年修了 146 堂線上課
2012 年吳老成為 Coursera 的第一批學生,一學就是八年。
2012 年,當吳恩達與 Daphne Koller 共同創建 Coursera 時,老爺子出於好奇選修了其中的一些課程。他報名參加的第一門 Coursera 課程名為《模型思維》(Model Thinking),是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的一門基於邏輯的線上課程。
起初,他並沒有太在意。但慢慢地竟然已經修完了 146 門課,老爺子也表示,他還在繼續學習!至於為什麼如此高齡仍要繼續學習,老爺子也直言,一切源於熱愛。
吳老稱,「多年來,當我在網上學習課程時,我已經學會了養成一種習慣。我在平板電腦或 Evernote上做筆記。我有意識地決定把我的線上課程和作業安排在一周的不同日子。」
在老爺子眼中,學習有助於保持思維敏捷,使我們能夠欣賞事物的美。他直言,當他上了一門關於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的課程時,對宇宙的奇蹟以及它們是如何構成的感到敬畏。因為沒有更好的表達,這讓吳老感到震驚。
「終身學習不只是學習有用的東西,這是保持我們頭腦年輕的一種方式。」
音樂成了翻轉課業成績的關鍵
在吳老看來,學習是終身的。
吳恩達的父親在香港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長大,發現了自己對閱讀和音樂的熱愛。在他的記憶中,小學的時候一直是班裡的最後一名,然後他對拉小提琴和中提琴產生了興趣,不知怎麼的,成績一躍成為班上的第一名。
當吳老還是個學生的時候,被邀請加入了香港愛樂樂團。從那時起,他就更加渴望學習小提琴和中提琴。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愛上了提琴,對音樂的欣賞力也增強了。一方面需要學習掌握一種樂器的技巧,另一方面需要融入管弦樂隊。
這也幫助吳老在課堂上取得優異成績,有時甚至沒怎麼學。直到今天,他仍然相信是在演奏音樂時鍛煉到了協作能力,從而在他的大腦中打開了「任督二脈」,使他能夠理解課堂內外的概念。
除了做醫生、拉琴,吳恩達的父親還有過一段真槍實彈的軍官經歷。1984 年,從香港大學畢業後,吳恩達的父親成為了一名專科醫生,38 歲到新加坡開始私人執業。然而,在這樣做的同時,吳恩達的父親也志願成為 SAF 的一名軍醫。
吳恩達的父親和其他志願護士和醫生一起參加了軍事醫學課程,並成為了一名上尉,不久之後又被任命為實際的 OC。幾次練習之後,還成了少校。在營訓期間也是實彈射擊訓練的高級軍官。

書到用時方恨少!跨領域學習總會有發揮用處的時機
吳恩達的父親目前在新加坡 Icon 血液學中心工作,(是的,74 歲還在工作!),是一名血液學或血液相關疾病的專家,同時也是新加坡調解中心的主要調解員和州法院的義務法庭調解員。
在 2012 年註冊 Coursera 的時候,吳恩達的父親只學習他認為有趣的東西,沒想到竟然在實際工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有一門法醫學的課程,一開始只是出於好奇學習,但覺得沒什麼用。一天,在吳恩達父親工作的過程中,一個外國病人來找他驗血,懷疑自己汞中毒了。
因為這位病人已經離開祖國 3 個多月了,他的血液測試沒有顯示任何證據。然而,回想起線上課程,吳恩達的父親曾經學習過測量頭髮中的汞含量是可能的。當頭髮剛開始生長時,血液中的汞含量(如果存在的話)就會出現在頭髮的頂端。
於是吳老找到了課程的教授南洋理工大學的教授交談。
他要了我病人的一縷頭髮,並且很快發現這個男人的頭髮尖含有高濃度的汞,這證明了這位病人的懷疑,的確是汞中毒。
吳恩達父親稱,這次意外讓他相信了解其他學科和擁有跨領域的知識是有好處的。「你永遠不會知道它們真正的價值,直到他們擊中你。某一知識領域的專家是指對某件事了解得越來越多,但最終卻無所不知的人。」
最後,讓我們用吳恩達父親的一段話結尾,我們大多數人都認為學習只是為了「升級自我」和賺更多的錢,但生活不僅如此。
(本文經合作夥伴 大數據文摘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吳恩達 Coursera 受他啟發!74 歲老父親自述終身學習路,8 年學完 146 門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