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挑選這本書】許多企業管理書籍只分享成功的案例,但那些蓬勃發展、最後卻走向倒閉的企業,更是蘊藏許多企業經營的智慧與經驗。本文選自《圖鑑/大企業為什麼倒閉?從 25 家大型企業崛起到破產,學會經營管理的智慧和陷阱》,作者荒木博行是日本學習設計股份有限公司社長、Flier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營運長,曾經從事人才培育的工作經驗,讓他了解讓學生成長的不是成功人士的經驗,而是解析為什麼失敗。(責任編輯:鄒鎮鴻)
書本裡滿滿是成功案例,只因為比較好解釋
現在我負責經營新創企業 Flier,以及我自己創立的學習設計公司,閒暇之餘我還會到商學院教書,跟前來進修的社會人士一起探討「經營戰略」。經營組織和出謀畫策是我的本務,辦完這些工作以後,我還要教導學生實用的知識,這種兼顧「經營和教育」的生活已經持續十幾年了。身為一個傳道授業的人,我很清楚這些理論要拿來活用有多困難。
通常商學院都是列舉實際的企業案例,來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力。不管是國內或國外的商學院,絕大多數都是舉成功的案例。畢竟成功的案例皆大歡喜,而且膾炙人口,比較好拿來當教材說明。
經營順利時也要有「失敗」的戒心
相反地,失敗案例牽涉到責任問題和利害關係,說明起來特別困難,也不好拿來當案例教導學生。要請當事人冷靜剖析失敗經驗,將之活用在學習上是有難度的事情。因此,若能將失敗案例分析透澈,會帶給我們極大的啟發,改變我們的所作所為。
為什麼失敗案例能讓我們學到重大的啟示?嚴格講起來,有些事必須得從失敗中學習。很多企業雖經營不善,卻也曾搭上景氣的順風車輝煌一時。然而,在輝煌的當下很難發現「經營的核心課題」,因為那時候企業沒有遭遇困境。
俗話說,營業額上揚的背後隱藏著七大問題。也就是說,當企業營業額增加的時候,失敗的危險因子統統隱藏在檯面下。久而久之,這些問題逐漸惡化,直到企業露出敗相時才會浮上檯面。所以,在我們成功或進步的時候,更應該學習前人失敗的案例,重新思考「隱藏在檯面下的課題」。
我去年寫的著作《一看就懂的商業書圖鑑》列出了三十五部名著。其中我介紹了一些講解失敗原理的書籍,好比經典名作《失敗的本質》,以及《創新的兩難局面》《衰退法則》《失敗的科學》等等,就是希望各位從失敗中學習。
失敗是負面的,但它對後世的人來說,是比成功案例更寶貴的學習教材。身為一個經營者和教育家,對此我有很深刻的體會。
每個人都有可能失敗,重點在於「如何避免失敗」
有鑑於此,如何解析失敗案例一直是我很重視的問題。我想歸納企業失敗的案例,日經 BP 的中川廣美女士和坂卷正伸先生,替我實現了這一構想。剛好,他們希望我用簡單易懂的方式歸納倒閉的企業案例,我們可以說一拍即合。
「我們想談論企業倒閉這個負面的現象,但不要太難懂。」
「要從當事人的角度來談論失敗的經驗,而不是從第三者的角度進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