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 2024年將以「固態電池」攻下電動車市場,郭董的汽車夢即將成真?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鴻海公布6大電池科技 估2024年推商業固態電池〉。)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則新聞】今年 2 月初鴻海與裕隆宣布合資新公司「鴻華先進」,計畫推動汽車整車研發設計、開放平台共用化,當時許多人笑稱鴻海從電子業跨足汽車業,真的能如期完成郭董的汽車夢嗎?

上週,鴻海舉辦科技日,董事長劉揚偉表示,過去汽車產業以「燃油引擎」與「變速系統」為開發重點,但隨著電動化與物聯網的趨勢,汽車產業發展重點將變成「電動動力、電池與半導體」。而目前電動車市場常見的液態電池,也出現重量、成本,與使用期限的問題,鴻海將如何在這一塊做出創新研發?(責任編輯:何泰霖)

鴻海 16 日上午在三創生活園區舉行鴻海科技日活動,公布商業固態電池以及 6 大電池科技,預估 2024 年推出首款商業固態電池。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指出,在未來電動車時代,「得三電系統得天下」,三電系統主要是電池、電機和電控系統,這是台灣難得機會,一定要掌握。

面對 2025 年電動車起飛市場,鴻海以 6 大電池黑科技迎戰

劉揚偉表示, 2025 年到 2030 年是台灣電動車黃金起飛關鍵期,他呼籲政府廣設充電樁,獎勵電池技術開發。

他說,電動車產業龍頭每次發表會上,一定談到電池,動力電池成本占電動車整體成本比重約 30% 到 35% ,需要更多企業投入更多資源開發,他再次呼籲政府鼓勵電池技術開發和原料掌握。

鴻海集團產品長蕭才祐表示,占整台電動車成本超過 1/3 的動力電池,鴻海總共發展出 6 大「黑科技」迎戰,包括電池快充與低溫優化、低鼓脹軟包技術、雲端 AI 電池管理系統、高能量密度電池、無貴金屬全新製程以及固態電池研發。

蕭才祐指出,鴻海開發固態電池關鍵材料包括,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質和助導劑等,可讓重量減少一半,體積縮小為 1/6 ,電池循環壽命可以提高 10% 以上。

蕭才祐說,誰掌握固態電池,誰就有天下,鴻海規劃 2024 年推出首款商業化的固態電池。

不只開發電池,「高效能散熱密封技術」已被電動車大廠特斯拉採用

在車用電子布局,蕭才祐表示,電子元件一直是鴻海以強項;在自駕車領域也有豐碩成果,並已開始商業應用,例如日本機場的自駕接駁車,就是鴻海提供的自動駕駛計算整合技術。

在輕量化布局,蕭才祐說,多年致力開發新材料,例如高強度壓鑄材料具有鑄造成型性優良、高強度高延展性、耐腐蝕、無須熱處理等特性,適合對重量敏感度高的電動車。

另外,鴻海開發高效能散熱密封技術,從 2012 年開始就應用在特斯拉(Tesla)的產品。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鴻海公布6大電池科技 估2024年推商業固態電池〉。首圖來源:中央社)

延伸閱讀

鴻海決定在台研發 5G,並訂下 2025 目標:電動車、數位醫療、機器人產品市占達 10%
【電動車電池黑馬誕生?】日新創研發「全樹脂電池」,能量密度、安全性都超越鋰電池!
【平價特斯拉?】馬斯克計畫發表新電池技術,要把電動車售價壓到比燃油車低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