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O》年度品牌活動 CONNECT 2020 正式上線!聚焦「智慧行銷」、「精準醫療」、「5G 新經濟」、「邊緣計算」4 大深度專題,邀您與百萬讀者共同關注疫後全球科技趨勢!
本文收錄於 「Life Intelligence」專題系列報導。
>>> 報名 CONNECT,獲取最新專題報導上線通知 <<<
2020 無疑是令每個人都身心俱疲的災難性一年,遠至全球 90 多萬條因 Covid-19 損失的性命,近至日前台灣藝人羅霈穎、黃鴻升因心血管相關疾病喪命的新聞,都令人感到惋惜。
試想,若有一天醫療都能「線上化」,不再需要大規模群聚於病院,或許全世界的醫師團隊將能減輕一點負擔,疫情曲線或許也更容易被壓平;而若有一天台灣人的病例不再只是健保卡裡的「歷史紀錄」,進化為能結合智慧穿戴、手機 APP 、雲端管理的系統,做到「即時化」偵測、甚至是「智慧化」的預防警示,人們或許也能多一絲機會,減少獨自在家時發生的憾事。
台灣自 1995 年開辦全民健保以來,已經超過 25 年,面對日新月異的科技、與日益多元的大眾身心理需求,這家「老公司」或許是時候跟緊時代腳步,做數位轉型了,這不僅是要配合時下政策,更是因為結合了科技的醫療,將能延伸全民福祉。
上篇《科技報橘》專訪到在遠距醫療業,發展 B2C 軟體的 AI 教授潘人豪,這次一樣訪到一位衝撞公衛體制的遠端醫療新創——「醫生馬上看」的創辦人徐克宇。但不同的是,這家系統「直接參與了醫療和診斷過程」,主打 B2B 系統,要把 AI 等科技帶進現有醫療體制,等於一次挑戰了衛福部、經濟部和一間間的「白色巨塔」。
台灣以醫院為中心,國外是「以病人為核心」
不同於使用 LINE 或一般通訊軟體,在「醫生馬上看」的 APP 上與醫師和診療團隊通話,系統能為病患錄下通話影像、預約醫師護理師、紀錄病例、選擇模糊影像等視訊功能、以及最重要的——分析是否有罹病風險,例如當視網膜出問題、抑或心跳和血糖數值不正常時,APP 馬上會出現紅字警示。如此浩大工程,為的是整合所有健康大數據。
徐克宇解釋,以台灣的市場來說,電子五哥都在「給醫院做供給」,但美國、中國、日本、歐洲的市場是顛倒過來,建立以民眾為核心的系統。在台灣,不會看到上百億的電子公司投資這塊產業,因為法規不通、商業模式也不確定,在健保市場的一體化價格管制限制下,理智的大廠通常會認為「看醫生這麼方便,沒有必要投資這塊市場」。過去在美國從事創投的徐克宇也笑稱,過去自己要是收到現在的案件,恐怕也會猶豫該不該投資,因為其中無利可圖,只是徐克宇認為台灣「真的有需要」遠距數位醫療。
然而,使命感與熱血不足以改變市場體質,他回來的頭一年,都在碰釘子。
「有功無賞,有錯要罰」!基層官員創新意願當然低
徐克宇起先和太太先拿自家產品往部落跑,試辦「遠距義診」,但儘管無酬籌辦了整年的義診,且連衛福部的健康照護師都給予鼓勵,徐克宇當時還是得不到地方衛生局等公家單位的正面回音。
「我們邊做邊示範,有天終於資訊工業策進會看見我們,就把我們介紹給基隆長庚」。徐克宇表示,跟基隆長庚醫院的合作案五年下來,服務了近 7 千人,其它地方政府因為看到系統整合了 AIoT 的特點,也開始詢問。智慧醫療的路,遂一步步踏出來。
徐克宇理解,在從事科技新創的過程,當攤開白紙黑字與公家單位「以法論法」時,常常會聽到這些承辦人員口中的千萬個「萬一」,這些「萬一」讓整個體制躊躇不前。基層承辦人員的為難之處,在於整個文化是「有功無賞,有錯要罰」,再加上醫療法令與交通規則相反,屬於正面表令,意即「沒說可以,就不能做」,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