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製造」光環不再?德國吹起電動車熱,反而害了自家大業

據 The Financial Times 報導,德國目前正掀起了一股「電動車」熱潮,但這股旋風似乎反而導致德國汽車大業受到重創。

德國純電動車新車註冊量,爆炸式增長 221.5%

根據德國聯邦機動車運輸管理局統計,德國今年 8 月的新車註冊量同比減少 20%,純電動車卻爆炸式同比增長 221.5%,油電混和車亦有 132.7% 的成長表現。

最令人意外的是,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PHEV)同比增長竟來到了 447.9%。

為何電動車有顯著成長呢?

如此明顯的成長趨勢,我們可以從回顧過去德國的電動車相關政策開始。包含 2019 年底德國政府宣布將於隔年開始擴大電動車補貼之 5 年計畫,尤其針對插電式混和動力車的補貼從 3000 歐元增加至 4500 歐元(約合新台幣 10 萬至 15 萬)。且 2020 年 7 月至 12 月底,加大在增值稅方面的補助力道,從原來的 19% 調降至 16%。

這一系列的補貼政策不僅提升國人購車意願,講到電動車就一定得面對麻煩的「加油」問題,德國政府也於今年(2020)大動作規定每間加油站都必須提供電動車充電設備,大大提升覆蓋率。

這些補貼、鼓勵政策看似是為汽車業天降甘霖,但事實上可能並非如此。

汽車業者並不樂見此情況發生

原因出在於現下傳統汽車業眼中,電動車所能獲利的空間實在太小,長期看來僅能扮演不具盈利能力的滯銷品角色。因此多數業者在先前並未將電動車車種作為生產、設計主力,只有德國大眾汽車(Volkswagen)於 2016 年就開始專注推出 30 種型號的電動車,目標成為「綠色」交通市場領頭羊。

大眾汽車總裁 Matthias Müller 當時曾言:「希望在 2025 年前,大眾的電動車能拿下年銷售車輛的 20% 到 25% 比例。」

結果就是,電動車市場這塊大餅幾乎沒人分食,而補貼政策實施時間又不夠長到可以讓其他德國汽車品牌進入。Tesla、Hyundai 雖是另一群「有備而來」的人,可惜這也只是讓補貼這塊肥水落進外人田。

如今,汽車「德國製造」光環似乎有些岌岌可危,未來德國國產電動汽車又將如何發展,一切可能還得端看政府接下來的進一步政策方向。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Unsplash,CC Licensed。)

參考資料

FT中文網

你可能有興趣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