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投資論壇」已於日前圓滿落幕,從 130 家脫穎而出的 30 家新創企業,獲得現場 30 家創投機構與天使投資人面對面交流機會。Photo Credit:台灣經濟研究院。

由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主辦,針對新創企業舉辦的「早期投資論壇」,日前圓滿落幕。早期投資論壇連續第五年舉行,今年新創企業報名更加踴躍,約 130 多家報名參加,創歷年新高。其中獲選的 30 家新創企業在論壇現場也獲得與 30 家創投機構及天使投資人一對一的交流機會。

台灣經濟研究院也針對新創投資趨勢及新創受疫情衝擊調查提出報告。報告指出截至 7 月,今年新創獲投件數為 93 件,總投資金額為 2.31 億美元。進入後疫情時代,投資人最看好的三大投資領域為:人工智慧、電子商務、生物科技。

新創難免受疫情衝擊,政府提供紓困方案、創投基金

經濟部陳正祺次長表示台灣是新創企業成長的沃土,擁有自由開放的環境,政府並從充實資金、鬆綁法規及培育人才等面向支持新創產業發展。經濟部在資金面積極與創投合作,提高投融資便利性,並建置早期資金資訊平台(FINDIT 平台),協助新創及投資人掌握市場趨勢,自 2015 年至今(2020)年上半年,促成超過 6,000 次的媒合機會,共有 87 家新創獲得投資人青睞,整體獲投金額超過新臺幣 20 億元。除了提供籌資協助,經濟部於 8 月 1 日開辦新創、微創優惠貸款,針對貸款金額 100 萬以下的融資案,以從優、從簡、從速三大原則,提供5年貸款利息全額補貼。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致詞時指出,今年上半年相較於許多國家經濟成長率是負數,台灣仍維持正成長實屬難得,為了在財務上支持台灣新創度過疫情,國發基金提出「特別股投資方案」。目前特別股投資已貸放 20 多億台幣,共有 140 家新創企業通過申請,而非 COVID- 19 紓困的新創,國發基金亦有創業天使投資方案,歡迎有資金需求的新創企業應用。

台經院揭露投資趨勢,台灣新創平均每年 300 個案子獲投

台灣經濟研究院從 2015 年開始持續研究台灣新創的募資情形與早期投資市場的投資趨勢。研究六所副所長范秉航指出,過去 6 年台灣獲投新創累計有 1,589 件,投資金額總計約 44.13 億美金;等於平均每年約有 300 個案子獲投,投資金額約 6 至 7 億美金。

台灣 50% 新創獲投金額都小於 100 萬美金,80% 小於 500 萬美金。以投資領域來看,不管是獲投家數或投資金額,排名第一是醫療,其次是電子產品。而在台灣募資不同於國外的是,募資來源來自企業或企業創投最高(占 59%,其次是創投機構(占 43%),而國發基金則占 16%。若以趨勢來看,國發基金的比例逐年提升,而企業創投則逐漸下滑。

疫情對新創衝擊報告,近四成受訪者營收受疫情影響

疫情也對新創造成不小衝擊,包括營收下滑、產品通路與市場拓展遇瓶頸、周轉困難等。約有 37% 的受訪新創指出營收減少一半以上,表示營收減少 25% 至 50% 的受訪者有 24%,另外也有 58% 受訪者選擇調整商業計畫或產品服務,最後則有 52% 受訪者尋求紓困或貸款方案來因應。

而投資機構方面則有 84% 的投資人延長評估流程,7 成投資人也準備更多資金因應。此外,調查也顯示投資人(37%)希望新創在募資時能避免漫無目的尋找投資人,應確實了解企業股份分出去有哪些責任義務要達成, 也有投資人(31%)認為新創應更加積極募資。

早期投資聯盟集結力量,完善新創生態系

而在此次論壇也成立「早期投資聯盟」,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六所吳孟道所長指出,FINDIT 新創募資平台已建置 5 年,提供許多新創募資訊息與各界共享,而聯盟的成立則希望更進一步提升新創募資機會、投入資源協助新創成長、讓募資更完整,也讓新創生態系發展完善。目前成員有創投、天使投資人、公司創投及加速器等 20 家機構參與。

活動中聯盟成員分享單位簡介如下:來自新加坡的齊威資本,專注投資農業科技、教育科技等對社會產生巨大影響的產業,追求長期獲利;由中華電信、網路家庭資金所組成的基石創投,主要以投資早期的數位團隊為主;達盈管理顧問是創投基金管理公司,專注台灣與矽谷地區的投資;創創興業熟悉日本市場,能幫助台灣新創鏈結日本市場與策略性投資;創智智權是工研院創投子公司,專注智財的團隊,協助新創專利佈局並銜接天使與創投。

明越資本主要專注投資生技、車用、金融科技等領域;而識富天使會則是台灣最大的個人天使投資社群,曾投資 Moneybook、台灣代駕等 App 服務及電影。來自矽谷的 SparkLabs Taipei 擁有國際加速器網絡,獲評選就予以投資、輔導,專注在數據等 9 大領域;台安傑天使投資從學校育成中心開始評選新創團隊,專注生技、ICT 等領域;台灣工研新創協會則是新創交流平台,曾協助智慧製造、醫材、循環經濟等高技術新創團隊與產業連結。

儘管受到疫情影響,今年以來新創募資成果略為下滑,但整體而言台灣新創發展是越來越熱絡,獲得國際投資的團隊也逐年增加。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很多投資人趨於謹慎保守,但這也是考驗新創團隊應變調整能力的時候,深入掌握產業痛點,比投資人更懂,是新創必要生存條件。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廣告)

你可能有興趣

台灣新創訂位系統與 Google 整合,以後在 Google Maps 上可以直接訂位啦!
【新北市-AWS 聯合創新中心第四屆加速計畫】11 家新創脫穎而出,將結合 5G、AI 成為台灣產業新戰力
◊ 【國家級鐵三角聯手】科技部串連經濟部、國發會,期許台灣 10 年內成國際新創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