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經 品玩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深度|人人都不想当产品经理了〉。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iPhone 誕生,把全世界推向網路產業為主的時代,更多人相信著「網路產品改變世界」,決定投入這個瞬息萬變的領域,「產品經理」成為最夯的職業之一。但多年過去了,這個職業同樣受到歡迎嗎?有人說在台灣能談 PM 的公司少,這篇文章則是以中國產品經理的視角,說明網路產業大起大落,產品經理該何去何從?(責任編輯:鍾佳瑀)
進入 2020 年,許多產品經理們發現,曾經也是天之驕子的自己,找不到工作了。
兒媳婦出門上班了。看著門關上,做了近 10 年網路公司產品經理的于益虎卸下一口氣,鬆弛下來,接下來的一天,他都會在家裡呆著,「吹著冷氣,溜溜狗,想玩就玩,想睡就睡,想吃就吃,想喝就喝」。
于益虎曾經相信,產品經理做好了,下一步自己就是 CEO。但現在,這已經是他沒有工作的第四個月。
2017 年之後,他以一年一換的頻率分別供職過外包公司、新能源和人工智能公司,最後分別因為要常駐西藏、「p2p 炸雷高層都進去了」、「發不出薪水」而告吹。「我能有什麼辦法呢?」他有些喪氣。
他快 40 歲了,在往前的十多年裡,于益虎踏著行動網路初期的浪潮,在新興的創業公司成為持股的產品經理。一切都曾光鮮亮麗。
那十年,是中國行動網路崛起和快速發展的黃金十年,智慧型手機 iPhone 進入中國市場,又誕生了一批微信、360 這樣的國民級產品,它們背後的掌舵人賈伯斯、張小龍和周鴻禕們,被奉上神壇。他們以產品經理的身份走上舞台中央,也讓產品經理逐漸成為令人艷羨的工作。這個崗位一度意味著在拿高薪的同時,又擁有「用產品和技術改變世界」的機遇。簡直是網路行業的完美工作。
但隨著整個行動網路行業增速的放緩,產品經理這個對比其他技術崗位多少顯得有點「虛」的工種,開始重新受到審視。網路行業內,包括曾經把產品經理作為職業發展目標的從業者們,都開始認清現實:這是一個嚴重依附整個行業浪潮的工種,而現在他們必須要面對退潮後的至暗時刻了。
工作十年,薪資是從前三成
不久前,于益虎接到一個面試邀請,跟部門負責人討論工作內容時「聊得挺不錯」,網站上給出的薪資範圍是 1 萬 8 到 2 萬(人民幣,約台幣 85k),結果談到最後一輪,人資突然開口,剛開始就給六千吧(約台幣 25k),于益虎回憶自己當時的反應,「被嚇得一愣」,在前一家公司,他擔任高級產品經理,拿著兩萬多薪資。
于益虎望瞭望談判桌上開著的電腦,上面正在展示他在上一家做過的案例。「考慮考慮吧」,人資臉上「微微一笑」,勸道,「我覺得這個價格挺適合,你年紀大、公司要求的業務經驗不足、又不懂技術,現在行情不好,大家都在低薪工作啊」。于益虎聽完站了起來,「不好意思」,合上電腦走了。
「這是網路行業,如果我在北上廣的話,起碼能拿到 3 字開頭的薪水,有十多年工作經驗的話,能到 4 或者 5 開頭,還可能更多。就是在南京,我也沒想到他會提 2 萬(約台幣 25k)以下。」 于益虎說。
跟網路公司裡數量眾多的工程師不一樣,產品經理不負責具體的產出,而是產品或者業務線的大管家,理解領導的要求,整理成需求文檔、ppt,交給開發和技術同事去實現。技術門檻低,依靠網路紅利帶來的高薪,加上一點點想用網路產品「改變世界」的夢想,許多年輕人將產品經理視為敲開職場上升通道的第一扇門。

同樣是在今年五月,產品經理經韜也離職了。2014 年,他從 Top 10 大學物理類碩士畢業後,進入一家大型國企做光學開發,新鮮期一過,便發覺這樣的生活不是他想要的。
「我的骨子裡隱藏著一股不安於現狀的衝勁,總期望做一些什麼事情改變自己的生活現狀」,經韜想起自己腦海裡曾經浮現出過一些小創意,思索創業的過程中,他注意到了產品經理——「某些人口中,CEO 的學前班」。
從國企離職前,他在公號文章裡寫道,「隨著對產品經理崗位認知越深刻,我越發地發現,自己簡直就是為這個崗位而生……如果能夠成為一名產品經理,在這個行業奮鬥,潑灑熱血,那將是我這輩子在職場所選的,最最正確的方向」。
一年又三個月過去,經韜辭去了他的第一份產品經理工作。接受採訪時,他正在輾轉於各家公司的面試之中,「面了十幾家,整體感覺機會較少,市場和薪資機會都不理想」。
最近兩個月,他重新啓用微信公號,在上面規律地更新學習筆記「產品經理學商業分析」,每週一篇,「用來拓展產品生涯的知識面」。
他朋友圈大多數的動態都是學習筆記的鏈接,偶爾,拍一張兩台電腦、一本書的照片,配上文案「認真準備,生活才有希望」,朋友圈壁紙是一條看不見盡頭的山路,寫著:拼搏過,青春才無悔。他試圖學習和自我激勵的方式來抵禦遇冷的行業。
流水線製造產品經理
如果能再做一次選擇,于益虎還是願意在十多年前進入產品經理這一行。
在畢業的同學圈子裡,他現在稱得上工作穩定,收入光鮮。除了幾個要好的社團成員,他已經鮮少和同學來往,他們大多數留在家鄉做了公務員,或者跟著家裡做點小買賣,過上老婆孩子熱炕頭的日子。畢業後,于益虎去了上海,在一家培訓學校學習用戶界面設計,而後留在上海工作。
2009 年,iPhone3GS 發售,于益虎敏銳地感覺到了什麼。他托人從美國帶回一部二手的 iPhone3GS,花了兩千多塊,回國刷機又花了兩百多,用去他一個多月的薪水,這在當時能買下 1/10 平方公尺上海地鐵口的房子。「拿著手機出去相當於大戶人家啊,但最重要的是,蘋果手機上有很多軟體應用,我第一次真正見識到了聯網的技術」,提起這款最初級的智慧型手機,于益虎語調上昂,掩飾不住地興奮。
第二年跟同事聊天,一位跑銷售出身的同事提到「產品經理」,他經常往來於各家公司推銷業務,聽說過不少新鮮事兒。同事建議他試試做產品經理,「我說產品是個什麼東西,我做設計做得好好的,而且當時我自學了攝影,還在管攝影(攝影當時是他們的主要業務之一)」。
那是 2010 年,iPhone4 正式進入中國市場,行動網路同時在國內興起。3Q 大戰、千團大戰打得不可開交,新經濟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了頭,流量爆發式增長,網路進入高速發展期,需要懂技術、懂商業、強溝通能力的人才,來銜接軟體產品的設計、開發、測試、經營迭代和流量變現,在這個背景下,網路產品經理應運而生。
同事勸他,「產品經理相當於半個 CEO,做好了,除了老闆和財務,其他的都可以管」。于益虎信了,他想起第一次使用iPhone 的震撼,想起賈伯斯,還有剛把 QQ 郵箱做到騰訊七星級產品的張小龍。于益虎開始在網上搜課程來學習。
中國網路蓬勃發展之時,劉文智已經在外企做了三四年產品經理了,工作之餘,他在網上開課講解如何做產品經理。「第一堂課只有不到 100 人,但是很快就收不住了,課堂裡湧進來四五百人」。
市場的瘋狂讓年輕人也隨之感染,無論文科理科,無論是在校生還是已經工作了幾年,各行各業的年輕人都想在這時代的紅利裡分上一杯羹。
好的產品經理也許千年一遇,但在行業對這個工種的需求井噴之時,「填坑」一樣培養出一些滿足基本需求的產品經理,也變成可以流水線操作的生意。
「那些年,學生提的問題都是千篇一律的:老師,你覺得我能轉行嗎?老師,產品經理難學嗎?老師,我這樣的學歷行不行啊?」
劉文智隨口能舉出大堆案例:有發傳單的女孩來參加培訓,「不停地問問題,非常刻苦,成長得非常快,現在已經年薪 3 萬了」;有退伍軍人來上課,「張口就是老師好,很有禮貌」;還有人培訓後並沒有成為產品經理,而是去搞傳銷了,「掙了不少錢」…… 劉文智說,後來,他的女兒生日、兒子出生,還有每一年的教師節,都能收到許多快遞來的禮物。
到了 2014 年,每節課的學生人數破千。2017 年,平台收入超百萬。劉文智意識到,「產品經理的工作形態和內容,與網路行業的週期關係非常密切,從 PC 到行動端,實際上最大的變化也就是這個跨度了」。2017年下半年,劉文智賣掉了公司,套現上億。
多名產品經理告訴我,2010年之後,大量新興的網路公司崛起,對產品經理的需求量急劇上升,但大學裡沒有產品經理相關的專業,市面上的各種短期培訓班又撩撥著慾望,「60天實戰快速拿60萬高薪」、「黑馬工程師打造實戰型產品經理,助你從產品經理邁向CEO」。
早年間,只要上個速成班,學會幾項基本技能——畫原型圖和流程圖、會寫需求文檔,無論工作背景和學歷,基本上都能找到產品經理工作。
阿鏡從大三就在網路公司實習做產品經理,上家是美圖秀秀,現在供職於一家著名的在線小遊戲公司,入行之初,他就算過一筆帳:在網路的工作鏈條裡,開發的薪資最高,大約比產品經理多10%。
「但開發太難了,要啃很多技術書,每天的思考強度也很大」,薪資排名第二的是產品經理,據阿鏡打聽,畢業一年,產品經理在北京的月薪可達1萬2到1萬5,畢業五年能夠拿3萬到5萬,再往上還有年薪60~80或者60~100的上升階梯,「測試、經營、設計的薪資都在產品經理之下。
「這是個性價比挺高的工作,換句話說,產品經理沒有手藝,還能拿挺多錢,崗位的水分比較多」。

根據校招薪水公眾號整理得出網路排名前12的公司2020年的薪資水平
段子在不經意間流傳開來:不會做設計,不會做開發,不會做測試,什麼都不會做,那就來做產品經理吧。
退潮後,集體陷入的尷尬
幾乎每個產品經理都會遇到輾轉來加好友咨詢職業前景的,阿鏡也是一樣,但他經常試著勸退衝著高薪來的大學生,「網路的薪水都是有一定泡沫的,現在是還在紅利期,但肯定有一天會過去的。」
事實上,這些敏銳的、乘著紅利站在網路浪尖潮頭的產品經理們,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人人自危,時刻感受達摩克利斯之劍高懸。
市場明顯不再像前幾年那樣瘋狂,只有一小撮人如願進入了穩定的大公司,為絕大部分產品經理提供崗位的網路創業公司遭遇資本寒冬,融資難、上市受阻,隨之而來的是崗位數量收縮、發不出薪水、直至倒閉。
在百度上搜索「產品經理」,聯想出來的關鍵詞顯示「轉產品經理後悔了」、「未來五年產品經理必死」、「產品經理頻繁失業」、「大齡產品經理失業」、「產品經理太累了」。在知乎,除了詢問薪資和怎麼入門,還有大量圍繞產品經理職業的討論,「出路在哪裡?」「職業生涯如何規劃?」
這是產品經理在中國興起的第十年,也是行動網路在中國崛起的第十年,個人和行業都在摸索中前行。當行業發展減緩時, 產品經理這個職業的詬病和悖論也逐漸顯現出來。
在工作流程中,產品經理是唯一一個靠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