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民眾憂豬肉產地難辨識 學者:導入區塊鏈技術〉,圖片來源:中央社。)
【為什麼我們要挑選這篇文章】政府宣布放寬美豬美牛後引起不少消費者擔心食安問題,更因肉類產品銷路多元、豬肉加工產品也相當多,該怎麼做到完整且透明的產地標示就極為重要,如何讓豬肉有完整的生產履歷?區塊鏈技術可能會是解答。(責任編輯:藍立晴)
政府宣布放寬美豬、美牛進口,不少民眾憂心,部分豬肉加工品標示不明確,將難以辨別產地;中經院副院長王健全建議運用區塊鏈做出完整的生產履歷,甚至整體振興方案都應將科技元素納入,才能真正化危機為轉機。
政府宣布將訂定進口豬肉萊克多巴胺安全容許值,以及放寬 30 月齡以上的美國牛肉進口。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則說,將落實由下而上的管理,不只包裝產品,夜市、麵攤等吃到的散裝產品,只要用到豬肉,都要標示產地與來源國,讓消費者可以區分及選擇。
豬肉加工品多元難辨來源,學者建議導入區塊鏈技術
不過民眾依然憂心,豬肉加工品多元,如貢丸、香腸等,恐難以辨別來源,王健全今天於中經院記者會上分享看法,他認為,百億元養豬基金的用途中,可以包含將區塊鏈技術使用於產地標示,因為區塊鏈不能竄改,可以做成完整的生產履歷,除了讓民眾安心,產業也可以轉型升級。
「導入科技,把產業紓困、振興做一起」,王健全認為,這個概念可以運用於整體產業紓困振興方案上;不論是製造業或是非製造業,轉型升級都是必走之路,疫情加速大家往數位化、無人化、自動化的方向走,政府適時搭配政策,也能夠為產業競爭力做一些加值。
以台灣工具機產業為例,王健全指出,工具機受到疫情影響,災情慘重,可以設計投資抵減加倍的方案,搭配落日條款,拉工具機產業一把,並引導業者進行軟硬整合的投資,才能真正強化產業競爭力。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民眾憂豬肉產地難辨識 學者:導入區塊鏈技術〉,圖片來源:中央社。)
延伸閱讀
【台灣豬要出口啦】台灣豬 2020 拚外銷東京奧運,還以「Taiwan」之名加入全球研究聯盟!
區塊鏈五大強國:馬爾他、瑞士、中國、愛沙尼亞、新加坡都在用這技術做什麼?
【外國人也能拿】南韓發行「區塊鏈駕照」領照數突破百萬!一步驟教你怎麼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