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外,遠距工作可能是疫情下避免接觸的不得不為。但在政策實行數月之後,也漸漸成為了各上班族們的日常一環,台灣當然也免不了遇到類似情況,除了採取遠距工作、教學外,更有不少新創、一般公司早在疫情開始前便已嘗試遠距工作的模式。
在這個情況下,難免有人抱怨:「在家就是無法專心工作!」
不可能永遠都找的到提供免費 wifi、插座、不限時的安靜咖啡廳,那在家工作時,若遇到精神不集中、難以專注的情況時,怎麼辦?以下提供幾種方法供你參考:
1. 番茄鐘工作法
政務委員唐鳳大力推薦的「番茄鐘工作法」是利用計時器,以 25 分鐘為一個工作週期,在這個時間內全神貫注,接著休息 5 分鐘,接著再重複下一個 25 分鐘。番茄鐘工作法的重點在於有沒有確切立出「目標(flag)」,唯有訂定明確工作目標與方向,才有辦法於有限的 25 分鐘內開始工作並完成。
再更進一步熟練番茄鐘工作法後,更可以掌握每項工作約需花費幾顆番茄,這也有助於在未來時間分配上能更有效地進行安排,人人都可成為時間管理大師!
2. 白噪音環境模擬法
在《BBC》 近日的報導中,統計學家 Paul Hewson 使用一款辦公室聲音製造器「I miss the office」,由德國 Kids Creative Agency 製作,不僅能夠自行定義辦公室人數,且背景音會模擬出這些人在辦公室的吵雜程度(包含走動、鍵盤聲、講話的窸窣聲以及印表機運作聲響等)。
這類型背景音被稱做「白噪音(White Noise)」,藉由穩定、規律的聲音來掩蓋環境中大部分的聲音,進而營造出一種全新的環境。白噪音可能像是平時收音機聽到的沙沙聲響,也有可能是雨天滴滴答答的規律雨滴聲,這不僅在工作氛圍的營造上有所助益,更是不少人睡前必須伴隨的晚安曲。
為什麼白噪音可以讓我們專注工作?
- 人們不想要孤立感
的確,一個人在家工作實在太痛苦了。沒有同事之間的閒話家常,也無法隨時與主管更新工作進度,這樣的工作效率在長遠下來絕對是弊大於利。
- 白噪音有助於提高專注力
根據 2012 年美國消費者研究期刊其中一份報告顯示,人在某種程度的穩定噪音下,反而是最能發揮創意及其潛力。藉由實驗結果發現,當受試者於 50、70、80 分貝的聲響環境下分別進行創意思考的測驗時,70 分貝噪音下進行測試的人最能展現創意。
其中 50 分貝的噪音相當於一般公共場所、沒人說話的辦公室,80 分貝則大概是一般摩托車、垃圾車的聲響,70 分貝的音量則介於「有點吵、又沒那麼吵」的噪音,也就是咖啡廳裡客人交談、印表機抽紙、印刷的規律運作聲響。
經由上述兩種工作專注法,也就不難理解辦公室存在的意義及作用了。若下次無法專心工作時,除了站起身稍微走動、轉換心情外,不妨也嘗試以上提供的方法吧!
參考資料:《BBC》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Unsplash,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