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編譯這篇文章】睡眠問題是現代人多少都會有的困擾,睡不好的嚴重性可大可小,可能只是某一天的工作效率低落,但長期下來卻可能導致罹患慢性病的風險增高。不過,在商人眼中看來,「睡不好」也是一門好生意,甚至能發展成一個產業!睡眠健康產業有什麼前景?如何造福人群?(責任編輯:藍立晴)

以下兩種案例說的人是你嗎?

案例一:

從早晨睜開眼睛開始,日復一日地重複著上班、下班,搭著通勤時段擁擠的捷運,拖著疲憊的身軀,想著準備晚餐好麻煩,乾脆隨便解決就好。前個周末才下定決心下班至少要跑個步、讀點書,而回到家卻終究只會立馬奔向浴室,再義無反顧地躺上柔軟、舒適的床。結果都還沒睡飽,新的一天又要開始。

案例二:

每天最怕的就是聽到電話響起,提案、會議、成效報告……時間永遠不夠用,主管的進度關切和客戶的提問訊息成為焦慮的來源。晚上永遠有煩惱不完的新案子,在床上翻來覆去,好不容易睡著後卻又常常在半夜突然驚醒,甚至還夢到自己在工作。

1/3 成年人睡眠不足,品質低落

如果對上述兩種案例心有戚戚焉,那表示你很可能和大多成年人一樣有睡眠障礙的煩惱。

根據《TIME》報導,美國研究平均每 3 個成年人就有 1 人有睡眠不足的困擾,而這些問題每年可能會使國家生產力損失約 4000 億美元(約合新台幣 9 兆)。許多研究更指出,在種族、社會經濟地位的不同下,睡眠品質也會連帶有所差異。

例如在人種方面的研究顯示,白人婦女平均睡眠時間最長,黑人男子則是睡眠品質最差。即便研究控制了社會經濟水平等變因,但這些差距並不會消失。原因出自於日常生活中的歧視,恐導致壓力隨之升高。

不過這也讓許多企業腦筋一轉,試圖做一筆「睡眠」好生意。

注重養生、放鬆以及健康生活的六善養生及酒店集團 Six Senses,在 2017 年發起了一項六善睡眠體驗,其中包含睡眠大使,為顧客量身處理房間細節並引導入睡,睡眠監測、健康檢查、睡前茶水服務以及一系列幫助睡眠的相關週邊。

許多來 Six Senses 住宿的顧客期待能在三天的旅程中,不單單只是觀光旅遊,更能透過飯店提供的體驗課程來獲得深層解壓,甚至有意識地學習如何「睡個好覺」

這代表大家開始願意,甚至樂意掏出錢包來改善他們的睡眠障礙。全球性市調公司 P&S Market Research 在 2018 年 5 月發布的最新報告中提到,2017 年全球睡眠產品市場的收入為 695 億美元(約合新台幣 2 兆),5 年後的 2023 年可望達到 1019 億美元(約合新台幣 3 兆)。

所以,睡不好真的有這麼嚴重嗎?

全球養生協會(The Global Wellness Institute)將全球健康產業開始蓬勃發展的原因總結出四大項目,分別為:

1. 人口高齡化
2. 全球慢性病比例增加
3. 環境和壓力帶來的負面影響
4. 長期服藥下的副作用

許多科學研究報告皆不斷重申,睡眠品質太差會導致許多副作用產生。包含各種慢性病罹患風險的提高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阿茲海默症,也會使記憶力減退、解決問題能力降低、疲勞、焦慮和情緒低落。

睡眠科學家致力於宣導他們在睡眠領域上的研究成果。2013 年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和美國睡眠醫學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甚至成立了國家健康睡眠覺知計劃(The National Healthy Sleep Awareness Project)。

睡眠健康產業三大組成要素

睡眠健康產業則大致可分為三大組成要素,包含治療方法(開立處方箋、手術)、規律療程(瑜珈、冥想、改變飲食、運動等)和幫助睡眠的週邊等(床墊、枕頭、窗簾、加濕器)。

來自英國的 Alex 目前約有 4.2 萬粉絲,可說是一位專業睡眠倡議者。在他的每篇貼文底下,睡眠帶來的好處和睡眠本身似乎都變得特別具體且令人嚮往。床墊公司 Casper也試著於 Instagram Stories 行銷活動中,使用 Facebook 全螢幕互動廣告向顧客深入介紹自家產品特點和保固項目,並藉由分享客戶的親身體驗,來建立品牌安穩、好眠的產品印象。

隨著各國陸續走向後疫情解封階段,儘管擔憂疫情、害怕無法重返工作岡位的依舊大有人在(正如《TIME》敘述的美國社會),2020 年對許多人是充滿不安、變動與憂愁的一年,每個晚上輾轉難眠。但天還是會亮,日子還是要過,希望大家還是好好睡覺,才能好好迎接明天。

參考資料:《TIME》、《Instagram Business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Pxhere,CC Licensed。)

你可能有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