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力比藍波還猛】科技部「一滴血篩檢」發現新生兒聽損症狀,台灣嬰仔免費篩檢喔!

圖片來源:Pinterest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一滴血篩檢聽損兒 科技部助父母掌握黃金治療期〉。)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新聞】嬰兒時期先天代謝異常疾病的症狀普遍不明顯,所以必須藉由「新生兒篩檢」及早發現,近年來台灣大力推廣精準醫療,期盼結合科技,即早發掘國人常見疾病的風險因子,也降低醫療成本。「新生兒聽力篩檢」現階段有「過多複檢人數」,以及「檢驗結果等待時間過長」兩項問題,科技部提出的新方法可以如何改善呢?(責任編輯:何泰霖)

孩子是父母的心頭寶,若身體發生狀況,也希望能盡早發現、盡早治療,給他們無憂的童年;科技部今天秀出醫界研究成果,只要一滴血與唾液,就能精準篩檢聽損兒,把握治療的黃金時機。

「一滴血基因檢測」出生 7 日內完成初診,改善過往聽力篩檢誤判比例

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主任牛道明指出,語言發展黃金期在 3 歲以前,尤其前 6個月最重要,如果聽力有問題,不只影響語言發展,後續對學習能力、社會發展,認知能力以及心理層面都會有很大影響。

根據統計,每 1000 個新生兒中,就有 3 至 5 個人罹患先天性聽損,以往多在聽力明顯異常,甚至到兒童語言發展與理解能力落後時,才到門診進行診斷與治療,往往已錯過黃金治療時機,造成兒童不可逆的發展障礙。

科技部配合五加二產業創新方案,自 106 年起推動「建立以婦幼醫學為主軸的精準醫療專案計畫」,台北榮總牛道明醫師團隊在科技部支持下,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共同合作,配合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的新生兒聽力篩檢計畫。

牛道明醫師團隊利用一滴血的基因檢測方式,優化先天性聽損快速篩檢模式,可在 7 日內完成初步診斷,並及時給予適當治療,效率超越世界大多數一流醫學中心的水準。

牛道明說明,新生兒一般於出生 24 小時後進行聽力檢測初篩,若發現有疑慮,則於滿月後進行復篩,但目前聽力篩檢流程缺乏其他臨床輔助指標,導致新生兒初篩陽性個案其實是「假陽性」比率偏高,不只檢測容易塞車,也導致真正需要治療的聽損兒延誤治療時間。

110 年 4 月前免費檢測,把握兒童聽損治療的黃金時機

牛道明醫師團隊配合國健署的新生兒聽力篩檢計畫,優化政府所執行的新生兒聽力篩檢診斷及確診流程,對出院前進行新生兒聽力篩檢未通過、極度早產兒、或急重症的新生兒個案,採一滴血及唾液,利用「唾液病毒核苷酸快速鑑定技術平台」及「多功能核酸質譜分析平台」,進行先天性聽損高風險因子「先天性感染(巨細胞病毒與弓漿蟲)」與「聽損基因變異」的快速篩檢。

這項研究成果平均可於出生後 7 天初步確認是否罹患先天性聽損,大幅超前國健署「3個月內確診,6個月治療」的建議期程。

牛道明也說,根據篩檢結果,可針對導致聽損的成因,如先天性感染即早提供適當的藥物治療,以避免不可逆的傷害,或依據聽損基因突變位點的特徵,加速評估配戴助聽器或人工電子耳的流程,把握兒童聽損治療與聽力發展的黃金時機。

牛道明補充,研究計畫至 110 年 4 月結束,目前因有補助,可以免費檢測,計畫結束後,也會盡快對外開放,粗估自費費用約在新台幣千元以下,但也會盡量爭取健保給付,造福社會大眾。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一滴血篩檢聽損兒 科技部助父母掌握黃金治療期〉。)

你可能會有興趣

【獲矽谷加速器投資】大學生提出醫療流程創新解決方案,降低 71% 手術併發症
膝關節手術全面數據化!精準醫療有效降低「再次動刀」的後遺症 
【臭名不再?】Google Glass 年底上市,可望成為治療兒童自閉症工具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