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要成功,需要物聯網的神助攻!它是連接實體與虛擬世界的「橋樑」

物聯網是現代人耳熟能詳的名詞,隨著 5G 的商用,高速連網特性將賦予物聯網更強大的協作能力,優化智慧製造、自駕車等性能。你們可曾想過,除了「萬物聯網」之外,物聯網在科技發展中還有什麼「意義」?

現在有許多產業導入 AI、機器學習等技術,但 AI 的性能之所以能不斷優化,其實有賴於務聯網的協助。印度新創 Woobly 的科技長 Aakash Yadav 提出一項觀點,認為物聯網是「連接實體與虛擬的橋樑」,讓 AI、機器學習能取得實體世界的資料並優化性能。

對提供純數位服務的企業來說,取得數據相對容易

在某些場域中,AI 並不需要真實世界的數據,他們僅需要虛擬的數位資訊即可運作。例如 Google 的搜尋引擎或 Netflix 的影片推薦系統,它們僅需要取得網路數據,或是透過使用者的行為數據即可運算。

而 AI 性能要提升,需要取得大量、具備相關性的數據。對 Google、Facebook、微軟等提供軟體服務的企業來說,他們可以即時、持續取得大量的數據,在 AI 的應用上具有先天性的優勢。

然而對特斯拉、台積電等生產實體商品的製造業,或者是自駕車、機器人等需要與實際世界互動的物品,在 AI 的應用上相對困難,因為他們需要連結「實體世界與數位世界」,要有能力接收實際世界的資訊,將這些資訊轉換為數位資料,提供給 AI 運算。而物聯網就是連接實體與數位世界的「橋梁」。

產品要與現實世界互動,需要透過「物聯網」補齊資訊落差

以特斯拉為例,他們使用 AI 技術打造自駕車。但汽車行駛於真實世界中,與真實世界互動,而交通號誌、其他車輛、行人所產生的資訊都不是數位資訊,代表自駕車電腦與真實世界中有一道溝通的「gap」需要填滿。

因此打造自駕車的第一步,就是建立能夠「蒐集真實世界資訊」的車輛,此時就需要物聯網的協助。目前自駕車透過外掛的光達、雷達等感測器取得環境資料,特斯拉再用這些數據訓練 AI,讓汽車具備自動駕駛的能力。未來若自駕車普及,汽車間、汽車與交通號誌間也能交換資訊,讓自駕更精準。

而現在 5G 開始商用,5G 的高速、低延遲特性將優化物聯網的資訊傳遞速度與協作性能,讓 AI 取得更豐富、更即時的數據做決策,縮短數位與真實世界的 gap。AI 正在改變商業模式與生活模式,但 AI 能夠取得所需的數據,還有賴於物聯網的「神助攻」啊!

參考資料來源:
1. 《Medium》:〈Why IoT is the first step in ML & AI Revolution
2. 《TechTarget》:〈internet of things (IoT)
3. 《CNBC》:〈Why the complete version of Tesla Full Self-Driving will take longer than Elon Musk says it will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flickr CC Licensed

如何利用感測器收到「對的資料」,打造「對的邊緣 AI 」?

微軟、NVIDIA、Rockwell Automation、台塑網科技股、艾訊以及華碩等重磅講者,帶你解析 AI 降臨邊緣,運算分析如何革命製造業!

>>10/5 參加 2023 AIoT 智慧製造生態系論壇<<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