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庫克身價首次抵達 10 億美金,擠進億萬富翁行列的他為何算是個「異類」?

蘋果市值默默爬升 2 兆美元,Apple 現任執行長 Tim Cook 的身價也水漲船高,突破 10 億美元(1 billion),也正式加入億萬富翁(Billionaire)的行列。相比同為科技圈極具影響力的領導者,Cook 登上億萬富翁的意義非凡,因為他是一位非創業者的 CEO。

億萬富翁前十名幾乎都是創業者

從《彭博社》熱騰騰的億萬富翁統計數據的前十名可看出,全球最有富有的 10 個人中,有 7 個身處科技圈,其中更有 5 位是公司創辦人;舉凡全球首富 Amazon 創辦人貝佐斯(1,820 億美金)、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1,200 億美金)、臉書創辦人馬克祖克柏(971 億美金)、Google 創辦人賴瑞佩奇(710 億美金)以及排行第 10 的 Tesla 與 SpaceX 創辦人馬斯克(654 億美金)都一手建立了自己的公司。此外,科技圈最富有人士剩下 2 位分別任職於 Google 與微軟;換句話說,科技圈赫赫有名的巨頭企業稱霸了全世界財富排名最前段班。

蘋果的影響力不低於 Google、Amazon、臉書,甚至有些企業是因蘋果推出智慧型手機等世紀性產品,才得以創造更多產值。但光從富翁排行榜的統計就可看出,非創辦人的 CEO 打入億萬富翁行列實屬稀有。

庫克接手蘋果,9 年市值翻 6 倍

2011 年 10 月,賈伯斯因胰臟癌離開人世,自此庫克開始接手蘋果這家公司。9 年來,庫克的決策讓蘋果市值上翻將近 6 倍,從 3,500 億提升至如今的 2 兆美元,創新高。可注意的是,蘋果也在 2020 年 7 月擊敗沙烏地阿拉伯的國有石油企業,成為世界上最有價值的上市公司。我們更不要忘記庫克接手的公司是他中途加入,而非他創辦的,但我們若形容庫克是蘋果成功的最大原因之一,從成果看來一點也不為過。

相比賈伯斯著名的行銷策略與極具爆炸力的創意,庫克的營運方式相對謹慎。庫克起初由賈伯斯從美國電腦製造商康柏公司挖角來當營運長,庫克當初採用「JIT 生產方式」(Just in Time),盡可能減少工作流程,並且透過計算市場需求,製作適當數量的產品,控制供給,為的就是降低企業的存貨負擔與盈利風險。此決策改變了蘋果的生產製造模式,蘋果的收益也在庫克成為 CEO 之後成長數倍。

庫克算是億萬富翁排行榜中的「異類」,剛接手蘋果時受到投資人批評,蘋果再也不會像賈伯斯時代如此創新,庫克仍然堅守崗位。至今 iPhone 也出到 11,即將推出 iPhone 12。消費者的確意識到首次推出 iPhone 後,蘋果好像就沒有如此震撼性的產品,但許多人更應該看見的,卻是庫克培育並帶起的蘋果製造供應鏈,以及那上翻 6 倍市值背後的堅忍不拔。

參考資料

Bloomberg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Flickr, CC Licensed。)

延伸閱讀

【辣個男人最有資格拿天價薪資】庫克花十年時間證明自己,接下賈伯斯之位完全夠格
步入蘋果名人堂的 Phil Schiller,曾是初代 iPod、iPhone 成功的大功臣!
【蘋果為什麼每次都低調行事?】Apple 收購 IT 管理新創 Fleetsmith,試圖建立全球蘋果版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