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新聞】近日台積電不但決定赴美設廠,更成為全球市值前十大企業;另一方面,英特爾則是在製程進度上不斷延後,而被台積電反超。董事長劉德音的關鍵策略是什麼?《財訊》透過這篇報導,帶領我們一同目睹台積電的飆速成長與半導體產業中的各廠角逐。(責任編輯:呂威逸)
近來投資市場最重要的議題,幾乎全部與台積電有關。回顧二十年前,英特爾市值是台積電的 6.2 倍;如今,英特爾雖仍是半導體巨人,但台積電市值卻已經超越英特爾。台積電是怎麼做到的?最新一期《財訊》雙週刊仔細盤點台積電整個合縱連橫的過程,發現台積電早就默默布局許久。董事長劉德音到底做了什麼關鍵決定?同時解析台積電股價上攻 500 元的祕密武器。
台積電實力飛快成長,正式反超 Intel
根據《財訊》報導,台積電第一個 10 年,大客戶都來自 PC 產業;第二個 10 年,靠手機登上兆元;如今,台積電在高性能晶片製造上,實力超越英特爾,股價離 500 元並不遠。其實這一切,早在 5 年前時,劉德音就已開始悄悄部署。
《財訊》報導指出,七月底,一場遠在美國的法說會,宣告台積電在高速運算時代的大機會正式到來。這一天,英特爾執行長史旺(Bob Swan)透露兩個重要的訊息:「我們七奈米的處理器生產時程,會比原先預期的晚六個月。」他接著解釋,為了維持「英特爾產品在市場上的領導地位,將會在自家晶圓廠之外,採用其他晶圓代工廠產能生產先進產品」。法說會後,英特爾隔天立即開除從高通挖角來的首席工程師。
這個消息讓台積電的股價如觸電般狂飆,台積電股價從每股 386 元跳上 424 元,直接漲停鎖死。同一時間,一直追趕英特爾的美國處理器大廠 AMD(超微)股價漲幅更為驚人;7 月 23 日,AMD 股價為 59.5 美元,到 7 月 30 日,AMD 股價站上 78.2 美元,七天內市值暴漲三成。

對比 Intel 製程進度落後,台積電預計 2022 量產 3 奈米製程
《財訊》報導指出,英特爾執行長這一次的發言,被投資法人視為台積電製程能力超越英特爾的明確訊號。英特爾先進製程進度一再出問題,十奈米製程原本預計 2016 年推出,卻到 2019 年才問世;今年初,英特爾財務長更公開承認,十奈米的產能表現不如預期,無法大幅開出。
反觀,台積電先進製程不斷推進。今年 7 月 16 日,台積電總裁魏哲家法說會上卻明確表示:「今年下半年五奈米製程將強勁成長,全年將貢獻 8% 業績。四奈米為五奈米世代製程技術,預計 2022 年量產;三奈米製程開發符合進度,將於 2022 年下半年量產。」
大摩最新報告更指出,從去年底,台積電推出七奈米「強效版」製程後,台積電在製造能力上已開始超越英特爾,在同樣面積裡,能生產出更多電晶體。英國《金融時報》評論:「這標誌著英特爾長期領導地位的結束。」
Intel 長期領先時代落幕,台積電領頭進入高效能晶片時代
《財訊》報導指出,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過去幾年培養出三個祕密武器,從省電的手機處理器跨入高效能晶片的大市場,是台積電不斷躍升的關鍵。因此,外資也不斷上調台積電目標價。高效能晶片時代,台積電的未來會很不一樣。
【完整報導詳見財訊 613 期】
(本文訊息由 財訊 提供,內文與標題經 TechOrange 修訂後刊登。新聞稿 / 產品訊息提供,可寄至: [email protected] ,經編輯檯審核並評估合宜性後再行刊登。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