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本書】「創業是孤獨的」、「創業沒那麼容易」、「創業就是不停地失眠與燒錢」當大家看到創業成功的光鮮亮麗,卻忘了背後有多少的辛酸與血淚,在步履荊棘的創業路上,身為領導者的你忘了回頭看看自己的傷口嗎?
本書《讓你的脆弱,成就你的強大:重整創業路上的情緒包袱,成為更堅韌的領導者》為一名投資者和創業家柯隆納,以自己的成長經驗,給予正在學習當領者的你一些擁抱脆弱、學會成長的方法。(責任編輯:何泰霖)
我寫這本書的初衷並非想要談成長,但隨著我在挖掘「對於工作、領導力以及人生該怎麼過,我相信的真理是什麼?」這些簡單的問題時,本書的真實面貌反倒昭然若揭,此等轉變過程,想必只要是曾下功夫把自身想法,轉化為文字的人都很明白。
對於上述問題,我會回答「我深信一個更好的人可以變成更好的領導者」,這是一個很簡單但又令我自己震撼的答案。由此又可以再延伸,我相信學習成為更好的領導者,也可以幫助人變成更好的人。當一個人成長到符合召喚領導力的標竿時,就會得到最終能夠全面成長的機會。
學習「重新開機」,把人生的黑暗面攤在陽光下,才能從中發揮領導力,繼續成長!

這種從經驗所揭示的智慧,往往勝過從挖掘而來的智慧。因為這種智慧來自於人的生活經驗以及固有的人生厚度,我認為這正是它最珍貴的地方。另外,也因為這種智慧會使一個人蛻變,故而更顯得它的特別;那是一種只有學習靜靜站立,學習去傾聽,才會發生的揭示過程。
人若是能靜靜站立,把自己關機,就有機會重新開始,有點像重新啟動人的核心作業系統與信念系統一樣。如果不想只是麻木地在人生中煎熬,首先要做的就是靜靜站立,深度傾聽周遭人的心聲,如此才能跨越出去。誠如詩人泰莉.坦貝斯特.威廉斯(Terry Tempest Williams)所提出的忠告,人應該學習表達且「在消化那些傷感情言語的同時,不讓那些言語變成人生的常態」。一旦有了這番領悟,便可把人生的黑暗面攤在陽光下,從中發揮領導力,繼續成長。
我們必須徹底坦率地展露自我,才能從追尋人生意義、使命和領導力的過程,找到潛伏於內心深處的成人。若要實踐唯有尋求成長才能養成領導力的信念,我們得樂於和追尋過程中出現的一切相互合作。比方說,隨著我們是否要做執行長、作家或純粹做那個生來要成為的自己,會有各種糾葛出現。
你不孤單!領導者也都曾迷失在恐懼與自我批評中,但需要學會分享自己的痛苦

我經常在無心插柳時得到某個我很需要的見解。回想幾年前的某一天,我在某個會議室內來來回回走著,腦袋裡想著要跟聽眾講的內容,「每個人都一直在找做事情的『方法』。」接著我寫下「實務能力」這幾個字。
「但其實大家應該先去了解自己做這件事情的『原因』,還有到了最終,必須要了解自己是誰。」我繼續往下說,一個快步跑到白板的另一邊,胡亂地寫下「徹底探究自我」。
「當大家徹底探究自我的時候,也就是去觀照一直以來避而不見的層面時,往往會不知所措,」我繼續說道,「大家會感到害怕,會迷失在恐懼與自我批評的舊模式裡。於是,在跳不出自我批評的泥沼時,大家就以為全天下就只有自己搞不清楚自己在做什麼、該怎麼過生活。」
我接著又說:「更糟的是,大家怕到不敢承認那些批評都是自己胡扯出來的。於是大家卡在領導的孤寂中,在那個泡泡裡不停飛旋,很驚恐、很孤單、很害怕被發現。」這些話語迴盪在整個空間當中,我感覺到聽眾的身軀恐懼地緊繃起來,我也知道他們屏住了呼吸。
「不過這種情況下,有人鼓起足夠的勇氣率先發難。也就是說,某個勇敢的人坦承自己似乎有麻煩了,他周遭的那群人也跟著鬆了一口氣。」坐在會議室裡的聽眾個個都是初次創業的老闆,他們聽到這裡也跟著吐了一口氣。我一邊在白板上寫下「跟朋友、同儕分享這種經驗」,一邊接著說,「大家這才突然明白,原來自己並不孤單,甚至還覺得,如果大家都有這樣的感覺,那麼也許,只是也許,這些感覺是真的,只是事實不是那麼明確。」
我轉身面對聽眾,稍微暫停一下,讓我說的話「你不孤單」在聽眾心裡沉澱。有幾個人眼眶泛淚。我又轉身面對白板,在剛剛寫下的幾個句子之間畫上加號,下面再畫上等號,變成像是分數或數學公式那類的東西。我在等號線的下方寫了「提升領導力+增強復原力」這幾個字。
實務能力開發+徹底探究自我+分享經驗
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升領導力+增強復原力
「徹底探究內在的復原力」幫助你在職場與生活中找到平衡!

接著我又在「復原力」這幾個字底下用紅筆畫線再加粗。我說道:「雖然我掛念著各位要成為更好的領導者這件事,但我更在乎的是各位的生存能力。我希望各位沒有病痛,也希望各位幸福快樂,可以看著你們的家人,甚至擁有自己的家庭,希望各位晚上躺在枕頭上時,能在相信自己安好,世界安好,你愛的人、關心的人也都安好,甚至事情就算不如預期,你也依然安好的想法中好好睡一覺。
「我希望各位到頭來不要有那種覺得這個世界沒有你反倒好的想法。我希望各位能得到心靈上的平靜。」我特別要強調的是,先有復原力才能平靜下來。
我繼續解釋:「實務能力指的是,每個人認為成功領導者所需的必要條件。」從這些能力可以勾勒出工作的做法,比方說該如何用人、如何解僱員工、怎麼擴大團隊規模、如何募集創業資金等等,不但十分重要且必要,也是擴張及建立組織所需的能力。
跟人們討論他們所經歷的種種,並鼓勵他們將這些經歷分享出來,其實是需要一點練習的。我擅長讓人淚崩,這方面我享譽盛名,也因此就某種層面來講,我為了幫助人們做到「分享真相」這件事,而協助創立了主管教練公司 Reboot 。無論是一對一的教練課程亦或是「新訓營」——這是一種為期數日的沉浸式體驗營隊,學員可藉此營隊得到「重啟」的機會——我和同事都會透過這些機會告訴大家,讓人淚崩的祕訣很簡單,只要請學員好好感受就好。說得更具體一些,就是請學員放慢腳步,去覺察自己有什麼感覺。我會提出一個很基本但又前所未有、讓人意想不到的問題,這個問題非常簡單,卻總是能施展逼哭人的魔法。我會問學員:「你好嗎?」但接著我會更深入地問:「我是說真的,你好嗎?」我真正要強調的,不是膚淺表面的問候,不是人跟人之間的隨口說說,不是「我還不錯,你好嗎?」這種被誤以為就是真心實意的問候與對話。當我在問「你好嗎」的時候,我是以一種非常好奇,讓對方能誠實探問自己內心的方式來問的,而且也會讓對方願意跟其他同樣得以敞開心胸的人分享他的答案,這一點也至為緊要。
「從一句真心的『你好嗎』開始問起,」我對聽眾說,「然後再來描述目前正在困擾各位的事情,而且是實際存在的事情。」把這些事情跟其他人分享,在此同時,務必也要敞開自己,傾聽他人的回答。接下來,只要好好覺察那種孤獨感和不勝負荷的感覺起了什麼變化,哪怕只有一丁點。
不過,這個公式最難的地方——其實也是最重要的環節——就是徹底探究內在的概念。我把徹底探究內在定義為一種過程,這個過程會以巧妙又慈悲的方式讓自我欺騙無所遁形,使人再也沒有面具可以隱藏自己。這個概念就是要人體悟到,當狀況不對勁,當內心掙扎時,別再偽裝自己,伸手求援吧。徹底探究內在這個概念更是一種努力認識自己的過程,你透過這個過程了解自己的優點、掙扎、真正的意圖,也就是「你」這個角色的特質。換言之,撥開了各種面具和故事後的你,在那個長久以來為了表現出你要別人看到的「你」而保護著你,但現在再也沒有用處的信念系統背後的你。
徹底探究內在讓我們有機會退一步來看,將人生的模式視為各種形塑自我的力量,而不是把它們想成任性或甚至是愛報復的上帝的隨意之舉。人若是能有這番體悟,不但可以變成更出色的領導者,也會變得更好、更快樂、更有復原力。
不怕問自己問題,從打開心胸、展現脆弱找到幸福感

我寫這本書的目標是提供經驗讓各位得以做自己的功課。我希望各位去體驗在驅策中成長的感覺,去思考人生的架構。各位在讀這本書時就像參加教練課程或新訓營一樣,可藉此從長久以來的習慣模式中跳脫出來,用一些有助於探究內在的工具接觸你的潛意識,揭露真正的你,並且提升你對共同體的感受(sense of community),這是療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環節。一個「問得好」的問題,即便會摧毀一直以來為了保護我們而編造的故事,卻能刺激幸福感的生成。
請各位在閱讀的同時,一邊思考對於打開心胸、展現脆弱以及忠於自我的風險與潛在價值,你已經內化了哪些道理。換言之,關於做自己,你學到了什麼教訓?遵從這些教訓為你帶來什麼益處?又讓你付出何種代價?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讓你的脆弱,成就你的強大:重整創業路上的情緒包袱,成為更堅韌的領導者》,由 寶鼎出版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freepik。)
你可能感興趣
經理人如何改善績效?透過 5 項基本工作建立成長機制
AppWorks 教你找到合適 Mentor 的 5 個技巧,創業者不要再孤軍奮戰!
創業最迷茫的時刻不是找到 PMF,而是意識到「不得不」砍掉重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