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你有聽過網紅可以透過抖內賺錢,但你知道現在有張信用卡,可以讓網紅用粉絲數,換取現金回饋嗎?創新拿鐵整理了近期的金融新創案例,除了「網紅信用卡」,也將分享孩子愛用、家長也安心的新金融商品,讓我們來看看吧!(責任編輯:呂珈寧)
本文經 創新拿鐵 授權轉載
作者:陳蔚銘
「你買三倍券了嗎?」,趁著政府推出三倍振興券的熱潮,許多信用卡公司紛紛加碼推出綁定優惠,希望衝出業績高峰。
在美國,有間金融新創公司「Karat」看準了規模日漸成長的網紅經濟,推出「網紅信用卡」,讓高人氣的內容創作者把 YouTube 上的訂閱數、Instagram收到的愛心數通通換成實質的現金回饋。
此外,也有呼籲「理財教育從小做起」的新創公司「Current」、「Osper」、讓小孩學習加密貨幣如何運作的「Pigzbe」,都是在傳統金融不曾重視的空白區域中開闢出藍海市場的新創公司。
創新點:用社交平台成績作為信用評分標準,幫助網紅經濟接軌傳統金融。
本文四大重點:
1. 粉絲越多現金回饋就越高?網紅黑卡讓你「把讚當飯吃」。
2. 用 APP 給小孩當零用錢,不用擔心他們亂花錢。
3. 自動幫零用錢扣款存錢的電子錢包,教孩子更懂得「儲蓄」。
4. 專門存加密貨幣的小豬錢包,讓孩子從小就熟悉區塊鏈經濟。
1. 粉絲越多現金回饋就越高?網紅黑卡讓你「把讚當飯吃」
信用卡新創公司「Karat」的共同創辦人 Eric Wei 原先在 Instagram 擔任產品經理,負責直播相關業務。他發現許多高人氣的網紅雖然有著豐厚的收入,但想申請信用卡卻處處碰壁,有的人甚至連銀行帳戶都沒有。

因為傳統信用卡公司核卡的依據是 FICO 信用評分系統,根據申請者過去的借貸紀錄、還款能力、帳戶活躍程度給予評分。
Eric 指出:「很多網紅年紀輕輕、一夕爆紅,信用記錄卻是一片空白,要和銀行打交道總是困難重重。」
因此,在這個規模 150 ~ 200 億美金(約台幣 4,395 ~ 5,860 億元 )的網紅產業裡,很多優秀的創作者雖然賺了很多錢,卻只能申請到需要預存保證金的「押金信用卡」或是額度不高的「學生卡」。
Eric 發現這塊尚未被滿足的空白地帶後,展開了他的創業計畫,2019 年底加入 Y Combinator 育成班,從 Twitch 共同創辦人 Kevin Lin 等投資者募得 460 萬美元(約台幣 1 億 3000 萬元)的種子資金後,創辦了Karat。
2020 年 6 月,Karat 和另一家金融新創公司「Stripe」合作,推出第一項產品「Karat Black Card」,持卡人在任何接受 Visa 的店家都可消費。同時,還祭出免年費、核卡就享有 250 美金(約台幣 7,325 元)的消費額度的優惠。
此外,這張卡特別之處是為持卡人量身訂做的現金回饋,Karat 會依持卡人的消費習慣、所屬平台以及經營屬性給予 2%~5% 不同的現金回饋。舉例來說,因為YouTube 的分潤模式相對成熟,在 YouTube 有 10 萬訂閱數會比在 TikTok 有百萬粉絲享有更高的回饋;此外,以科技、美妝為主題的網紅可以分別在 3C 通路、化妝品商店拿到相對較佳的回饋。
目前,Karat Black Card 只接受超過 10 萬粉絲的全職網紅申請。未來,若 Karat 的商業模式初步證明可行,Eric 也計畫更進一步為兼職或入門的內容創作者推出「普卡」,最終的目標是垂直整合「網紅消費鍊」,為網紅們量身打造財務工具和金融服務、處理稅務問題等等,扮演新興領域與傳統金融間的橋樑,進而創造獲利。
這張網紅信用卡發行至今不滿兩個月,已吸引 70 位超過百萬粉絲的網紅申請。而目前還看不到終點的 COVID-19 疫情持續助長「宅經濟」的成長力道,是否也能有助於 Karat 的後續發展?值得繼續觀察。
除了瞄準被傳統銀行列為拒絕往來戶的網紅們,很多金融新創也開始將注意力集中在還沒有信用卡的小孩身上,試圖在爭取客戶的競賽中「贏在起跑點」。
(以下內容出自原刊登於 2018 年 4 月 25 日,Hayden 所寫之原篇名:《用現金給小孩當零用錢已經落伍了!看這些新創公司如何顛覆傳統,讓小孩用金融卡及加密貨幣當零用錢》)
2. 用 APP 給小孩當零用錢,不用擔心他們亂花錢
如果問家長:「你會給你的小孩一張信用卡嗎?」,相信大部份家長都會回答:「不會」。但如果問小孩:「你希望父母給你信用卡嗎?」,相信大部分小孩都會回答:「希望」。所以在這個問題上,家長與小孩的答案一定不會有什麼交集。
但如果家長給小孩的這張卡片不能透支,其餘如提款、轉帳及刷卡付款等功能一應俱全。而且還能結合手機 App 讓父母瞭解小孩用這張卡片消費的金額及地點,讓父母能掌握孩子花錢的用途,則家長們的意願會不會比較高?
相信答案應該會是肯定的!而這就是美國紐約新創公司「Current」專門為 13 歲至 17 歲青少年及其家長所設計的 Current 金融卡。

要瞭解 Current 金融卡的特別之處,首先必須先瞭解什麼是金融卡。金融卡原文是「Debit Card」,也被稱做「借記卡」、「記帳卡」、「轉帳卡」或「現金卡」。它與信用卡及預付卡的不同之處在於:信用卡可以先消費,再慢慢還款,消費時不會立即扣除銀行帳戶內款項;金融卡不具有這樣的功能,刷卡時會立即扣除銀行帳戶內款項,所以銀行帳戶內必須先有錢才能成功扣款;而預付卡則是在刷卡時會立即扣除卡片內款項,所以必須先將款項存入卡片後,才能刷卡扣款。
所以金融卡及預付卡都必須帳戶內先有錢才能刷卡。差異在於金融卡扣款的帳戶是銀行的存款帳戶,而預付卡扣款的帳戶其實就在卡片上,不需要特別去銀行開戶。
金融卡及預付卡可以協助家長教導青少年學習如何管理預算,讓他們養成良好用錢習慣。因此 Current 的創辦人 Stuart Sopp,才會想到創辦 Current 金融卡來培養子女正確的用錢習性,以因應子女想網路購物的需求,並且也能掌握子女的財務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