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Samsung)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新聞】台灣的數位身分證原訂於今年 10 月上路,多卡結合還能夠綁定手機。不過引發許多學者提出資安的質疑而連署反對,也因沒有高防偽晶片卡技術而決議延後換發。如今德國與三星合作推出手機版身分證,他們的數位化方式以及如何處理資安疑慮,值得我們參考。(責任編輯:呂威逸)
Samsung、德國聯邦信息安全局、德國聯邦印刷公司 Bundesdruckerei、保安公司 Deutsche Telekom Security GmbH 共同研發出電子身份證的安全架構解決方案。
三星 NFC 功能再擴大,手機整合身分證與駕照
Samsung Galaxy S20 系列手機於今年初發布,其內置 eSE 嵌入式安全元件,加密貨幣、指紋、信用卡及八達通等資料,都能安全儲存在 Samsung 手機內。現在,Galaxy S20 系列手機的用戶只要將配備 NFC 晶片的身份證明文件,即身分證或駕駛執照,置於機背並輸入密碼,政府部門及發卡機構核對身分後,證件便能儲存在手機內,減低個人身分遭到盗用的風險。
編按:根據 unwire 報導,eSE 將「提供額外保安應對駭客、惡意軟體或病毒的攻擊」,在數位身分證發行後,資料將「儲存和分隔於手機的 eSE 保密空間,減少個人身份被盜用的機會」。
八達通是香港的電子收費系統,功能類似於台灣的悠遊卡。Samsung Galaxy S20 系列在今年三月發行時也表示,Samaung Pay 功能也與悠遊卡整合,台灣民眾可把手機當作悠遊卡使用。

(圖片來源:Samsung)
開放 eSE 晶片給其他手機品牌,數位身分證更普遍
Bundesdruckerei 提到,會在今年年底前推出手機應用程式 eID,並讓德國 Galaxy S20 系列手機用戶透過 Google Play Store 下載;日後 Samsung 也會開放第二代 eSE 晶片給其他手機品牌,覆蓋更多德國市民。
資料來源:Samsung
(本文經合作夥伴 unwire.hk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Samsung S20 儲存電子身份證 eID App 德國率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