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新聞】近日德國「親中」的動作不斷,造成德美關係惡化,也引發台灣民眾熱議。上週,政府持股近 15% 的德國電信更無視美國及德國安全部門警告,宣布將進一步加強與華為在 5G 網路的業務合作關係。而這次德國情報單位警告中國行動支付平台的危險,令人好奇德國政府是否會插手干預,又或是會持續地「不禁止任何供應商介入當地的市場發展」呢?(責任編輯:呂威逸)
德國情報部門在年度報告中首度警告支付寶等中國行動支付平台的風險,認為個資可能被中國官方利用。
德國個資數據可能成為中國社會信用體系基礎
德國內政部旗下的聯邦憲法保護局(BfV)在日前公布的 2019 年年度報告中表示,中國和德國公民在德國使用微信支付和支付寶等行動支付平台、中國的網路服務或自行車共享服務時,由於伺服器在中國,個資可能會被中國官方利用,成為社會信用體系的數據來源。
中國社會信用體系收集大量數據,對個人或企業的行為進行評分,作為獎懲的標準,西方國家一般認為這是中共監控人民和打壓異己的工具。
政府籲謹慎預防間諜軟體,店家卻使用支付寶迎合中國觀光人潮
去年,聯邦憲法保護局曾建議去中國旅行的人,最好攜帶用一次即丟的手機和額外的筆記型電腦,返國後立即檢查是否被安裝間諜軟體,或乾脆丟掉不用。
為招攬中國觀光客,德國愈來愈多店家引進微信支付或支付寶,今年聯邦憲法保護局第一次在年度報告中警告中國行動支付平台的風險。
中共鎖定國際組織、5G 網路、尖端科技、經貿領域,以確保優勢
這個負責防範外國間諜活動的情報部門在報告還指出,自從 2012 年習近平出任國家主席以來,為確保中共的一黨專制和科技優勢,情報單位在中國的重要性與日俱增,在德國的中國特工主要對歐盟、國際會議以及 5G 網路、貿易戰等與中國利益直接相關的領域感興趣。
此外,為掌握先進技術,達成「中國製造 2025」目標,中國併購德國尖端科技領域的中小企業,也可能造成敏感資訊外洩的風險。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德國情報單位:使用中國行動支付平台有風險〉。首圖來源:Jonas Leupe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