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Apple 今年的 WWDC 大會正式宣佈將調整隱私策略,以後 App 若是要追蹤用戶的使用歷程,廣告商必須接受裝置自動推播「請問我可以追蹤你嗎」的選項,而用戶極有可能選「不要」。
本文作者 iKala 愛卡拉互動媒體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程世嘉則從業界的角度分析,這或許不是壞事,數位廣告產業即將迎來徹底翻新。(責任編輯:鍾佳瑀)
Apple 在今年的 WWDC 大會上正式將 IDFA(Identifier for Advertisers)跛腳,iOS 14 的使用者必須明確同意才能讓開發者或廣告公司進行廣告追蹤的行為,此舉基本上等於宣告 IDFA 的死亡,畢竟鮮少使用者看到「你是否同意被追蹤?」的對話框時會按下同意。仰賴廣告交換、廣告追蹤、廣告競價的公司將因此受到重創。
數位廣告正在經歷典範轉移
兩週前的 iKala 記者會,董事簡立峰博士剖析了 iKala 的發展路徑是 CBA(Cloud, Big Data, AI),相較於大家過去幾年很愛講的 ABC 是顛倒的順序,這個發展路徑恰好銜接到最近數位廣告產業的典範轉移:使用者受夠了廣告追蹤,隱私權的意識也不斷加強。
那企業和品牌主應該怎麼應變?答案很簡單,就是經營第一手的客戶、第一手的資料,用正確的工具直接經營顧客(D2C, Direct to Consumer)。
廣告業早就失去想像顧客輪廓的能力
過往數位產業最弔詭的一個現象,就是品牌主已經失去了顧客的輪廓,顧客變成一個一個沒有名字的 cookie 被交換來交換去,我們不知道他們姓啥名誰,為什麼會喜歡我們的品牌?為什麼來到我們的網站?
品牌主和顧客之間是一個又一個的廣告交換黑箱,其運作機制常人已經難以理解,也成為不肖廠商欺騙廣告主上下其手的好地方,顧客的輪廓越來越模糊,品牌主與顧客的距離也越來越遠。
數位廣告產業正式邁入新時代
美國 19 世紀百貨大王 John Wanamaker 說過的名言:「我知道我有一半的廣告費是浪費掉的,但我不知道是哪一半。」
過去幾年在數位廣告產業上演,造成廣告主獲客的成本節節升高,終於讓 Google 和 Apple 同時出手要整頓亂象,Google 於今年初宣告將於 2 年內淘汰第三方 cookie(3rd-party cookie),Apple 則是在本週讓 IDFA 跛腳、形同直接淘汰。
數位廣告產業正式邁入新的時代了。
(本文經 程世嘉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產值高達 2,400 億美金的數位廣告產業繼續崩塌中。〉。首圖來源:Mobile Dev Memo)
你可能有興趣
◊ 【劃清社群跟媒體界線?】FB 決定讓用戶自己決定「拒收」政治廣告
◊ 【行銷人別再傻傻加班】廣告業 AI 轉型實戰經驗:每人一天省下 1.5 小時!
◊ 【創辦人故事】維基百科網站流量高,為什麼堅持不賺廣告費?